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3月10日電(記者 余南 王俊景)“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項目推介會”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近200家企業匯聚一堂。作為巴生港自貿區總運營商的馬來西亞國際(中國)商貿中心有限公司與來自中國的中國電子商會、寧夏銀川綜合保稅區、中國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等7家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一個中國和世界的清真産品交流平台。這是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戰略後,中馬兩國經貿往來的最新舉措,掀起了一股中馬相互投資的新熱潮。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馬來西亞國際(中國)商貿中心與中國電子商會、銀川綜合保稅區、中國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上海大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捷達國際運輸公司、中國清真網、河北宏恩唯聖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他們將在全球最大的清真産銷平台上發揮各自的力量。
馬來西亞公使銜經濟參讚翁忠義説:“巴生港清真産業中心是馬來西亞政府全力推進的項目,並獲得了馬來西亞政府的大力支持,進駐該中心的中國商戶將享受工商、稅務、海關、檢驗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新華網副總編劉加文説,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中國開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的創建,恰逢其時,必將對中國企業走進馬來西亞,推動兩國經貿關係,並通過巴生港自由貿易區走進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帶來寶貴的機遇。“就在20天前,夏寶文董事長領導的馬來西亞國際貿易中心與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辦的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網絡媒體新華網以及新華社派駐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分社合作創辦的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正式上線運行。馬來西亞頻道除中文版外,還同時開通了包括阿拉伯文和英文在內的兩個外文版本,我們將不遺餘力地幫助中馬企業進行宣傳推介。”
馬來西亞國際(中國)商貿中心董事長夏寶文也&&,中國出口産品可利用馬來西亞巴生港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的轉口物流條件,達到産品和技術輸出的目的。據悉,該清真産業中心面積約8萬平方米,是馬來西亞國際商貿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已確定進駐的商家主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台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中國和馬來西亞經貿頻繁、友誼深遠。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進一步拉近了兩國的交往。據了解,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國,而馬來西亞也已經連續5年成為中國在東盟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兩國雙邊貿易額連續多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去年10月份,習近平主席訪問馬來西亞,更為兩國的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但是,中國清真産業在全球的發展卻並不樂觀。據了解,全球每年的清真商品交易額達2.1萬億美元,而我國此項交易僅21億美元,不足全球市場的0.1%,滯銷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缺乏統一的清真産業標準,並且很難獲得國際通行的清真(HALAL)認證。馬來西亞國際商貿中心此次啟動的清真産業中心項目,主要就是為了實現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的全球清真認證(HALAL),並且幫助中國清真企業在馬來西亞落戶和展銷。
“這相當於給國內的清真企業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的窗戶”,夏寶文介紹説,借助該清真産業中心,中國的清真企業將獲得一個穩定的中轉渠道,不僅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獲得全球通用的馬來西亞清真産品HALAL認證資格和外銷,還可以獲得幾十萬家採購商資源,獲得更為廉價的國際原材料。這對中國民族經濟的推進作用將是極其明顯的。該中心將在清真認證、會議會展、産品代理、物流倉儲、星級酒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
據了解,作為該項目的實際支撐,馬來西亞政府做了長足的準備,自2008年至今,投入已近百億元人民幣。目前,項目共有6棟産業大樓、一棟酒店,還有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可供上千家企業落戶。
為方便企業進駐,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引進了國際金融與財務服務機構、諮詢公司、國際接待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同時,創新的利潤分成模式代替了傳統租賃模式,商貿中心提供專業營銷團隊,助力企業産品在穆斯林市場的銷售,所得利潤由雙方協商分配。
一直以來,馬來西亞在世界穆斯林國家有着廣泛的影響力,清真産品認證機構——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發展署頒發的清真(HALAL)證書在世界各國通用,是全球所有清真(HALAL)認證機構中認可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機構。此次我國最大規模的清真産業中心選擇落戶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就是希望借助這一“中轉站”,把中國的清真産品銷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