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化石研究發現“霸屏”小恐龍
2020-12-17 18:15:10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據科學雜志《白堊紀研究》日前報道,大約1.1億年前,在當今巴西東北部的一座古老潟湖沿岸,生活著一種兩足、像雞大小的白堊紀恐龍,它以狩獵昆蟲以及像青蛙和蜥蜴這樣的小型脊椎動物為生。

      這種被稱為烏比拉哈拉(以當地圖皮印第安人的名字命名,意為“長矛之王”)的恐龍,其內部骨架與上一個侏羅紀時期的許多小恐龍無異,但其外形擁有艷麗的鬃毛,同時還具有從肩部突出的兩個完全獨特的、堅硬的緞帶狀結構。

      科學家研究了博物館保存的化石記錄,從兩塊石板上挖出了標本,通過使用X射線發現了以前隱藏的骨骼元素和軟組織,包括沿著動物背部延伸的一段幾乎完整保留的長而濃密的鬃毛,以及被皮毛覆蓋到手部的臂膀。

      烏比拉哈拉的鬃毛長而厚,而不是好萊塢同類動物的綠色鱗片狀皮膚,毛茸茸的細絲覆蓋了手臂。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動物可以使鬃毛隨意站立,就像狗在受到威脅時可以舉起其腳背一樣。在較平靜的時期,它可以使鬃毛平放在皮膚上,以防止鬃毛亂舞的情況。

      但是鬃毛並不是它最引人入勝的特徵,榮譽屬于從其側面戳出來的怪異結構。它們是長而平坦的硬質緞帶狀結構,中間有一條小脊。它們不是完全的羽毛,而是由角蛋白制成的,角蛋白是構成羽毛、鱗片和頭髮的物質。它們放在肩膀上的位置意味著可以根據需要將它們升高或降低。與骨骼的生長和維持相比,角蛋白的生産成本較低,而且重量輕、柔韌性好,如果損壞可以定期更換。

      研究人員表示,為什麼烏比拉哈拉以一種使自己對獵物和潛在掠食者更明顯的方式裝飾自己?答案或許是用作展示來吸引伴侶,超越對手,嚇跑掠食者。對于許多動物來説,成功的進化不僅僅是生存,要想將基因傳給下一代,還必須表現出色。現代鳥類以其精巧的羽毛吸引伴侶而聞名,孔雀的尾巴和雄性天堂鳥就是教科書式的例子。烏比拉哈拉展示了這種炫耀的趨勢並非禽類的獨特特徵,而是鳥類從其恐龍祖先那裏繼承下來的。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承瑤
載入更多
龍頭山雪韻
龍頭山雪韻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