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2月13日電(韓文萍 張勇)地處滇南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飲食文化,石屏豆腐就是此地有名的特産。石屏豆腐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漫長的歲月沉淀出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鄉土記憶。一口古井水,悠悠豆腐香,石屏縣的小豆腐不僅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美食,也逐漸發展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大産業。
精心挑選的黃豆經過一係列環節,將被做成美味的石屏豆腐。新華網發
井水點豆腐
吃過石屏豆腐的人都知道,與其他地方制作的豆腐相比,石屏豆腐用的是井水點化。這種水質自然含鹵,代替石膏點漿,所制豆腐沒有石膏味,清香細嫩、質地細膩、豆味清香、嚼之有勁,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石屏豆腐選用精品大豆,經過碎拌、衝洗、去皮、浸泡等環節,再通過制漿、煮漿、井水點制等,最終做成塊狀的石屏豆腐,蒸、煮、炒、炸樣樣皆宜。
獨特的口感讓石屏豆腐聲名遠播。石屏市民唐紹瑜説:“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石屏人,石屏豆腐一直是我們飯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現在它已經成為了石屏最具特色的一個代名詞。”
如今,石屏豆腐不僅成為石屏縣的招牌,也成為外出求學、工作的人們寄托鄉愁的載體。“在外面讀書,最想念的還是我們石屏的豆腐,豆腐對我來説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鄉愁。”學生高倩説。
清香細嫩、質地細膩的石屏豆腐。新華網發
三代人的傳承
説到石屏豆腐,有一個人不得不説,他就是石屏縣帥虹豆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勇。作為石屏人,吳勇在豆腐的制作和發展上有著自己的體會。從他記事起,家裏就一直在做豆腐,不論是小鍋小灶時代,或是小作坊時代,還是規模化發展時代,對他來講始終記憶猶新。
“在我很小的時候,石屏老縣城裏有很多小作坊都在加工石屏豆腐,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很多做豆腐的人想把石屏豆腐做好,銷往全國。後來,石屏縣把小作坊納入石屏豆制品特色産業園區管理,現在石屏豆腐産業逐漸發展起來。”吳勇説。
到吳勇這裏,他們家的豆腐制作技藝已經傳承了三代,無論場地如何變化,時代如何發展,産品種類如何推陳出新,不變的依然是豆腐的制作技藝和制作豆腐人的工匠精神。
“我們會堅持把石屏豆腐制作技藝傳承下去,不斷提升産品品質,不斷創新,把石屏豆腐做得更好。”吳勇説。
石屏豆腐皮。新華網發
“老”豆腐的新活力
除了傳統的塊狀豆腐外,石屏豆腐還衍生出了豆腐皮、豆腐絲、爆米花豆腐、包漿豆腐、即食豆腐等多個種類。每個豆腐的種類經過廚師的選材搭配烹制,就合成了一桌具有石屏特色的豆腐宴,讓人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
當然,石屏豆腐不僅是一種美食,也體現出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我從小到大都不知道石屏豆腐可以做那麼多的菜,通過豆腐宴上的一道道佳肴,能夠讓人感受到石屏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我大開眼界。”遊客何俊楠説。
如今,“老”豆腐緊跟時代潮流,活躍在各地的餐桌上、商場裏,更成為當地百姓增收的“推進劑”。數據顯示,2019年,石屏縣年産豆制品26萬噸,産值30億元。目前,石屏縣已建成集工藝展示、美食享受、科普宣教、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區和豆腐小鎮會客廳。目前,石屏縣正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産流程標準,重點開發營養保鮮豆腐、休閒即食等高附加值産品,推動以鮮豆腐及其精深加工為主的企業規模化聚集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