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0 17:4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歷經半世紀選育 “雪域白雞”豐富西藏人餐桌

字體:

    日前,“雪域白雞”通過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新品種審定。這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參與育種擴繁的旦增群培格外欣慰。

    這位老人與新中國同歲,是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如今已經退休。1979年,旦增群培參與到“雪域白雞(原‘拉薩白雞’)”的品種培育中,一幹就是20余年。

    1958年,西藏第一次從內地引進優良蛋雞品種白來航雞,開展適應性飼養、繁殖等研究工作,由于地處高寒缺氧環境,白來航雞孵化難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緣何要改良品種?旦增群培解釋,新中國剛成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交通落後,老百姓餐桌上的飲食單一,肉類少,蔬菜也金貴,為了滿足生産生活需求,西藏畜牧科研工作者便從內地引進了白來航雞,培育新品種便提上了日程。

    1960年,西藏的技術人員通過二係雜交育種法,以白來航雞為父本,當地藏雞為母本開始了選育工作,4年後,雜交後的品種群被命名為“拉薩白雞”。

    旦增群培參與新品種培育的第三年,雞場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條件購買現成的孵化出雛設備和自制孵化器,他説:“一開始只有兩個孵化箱,每個孵化箱也就能裝五六百枚種蛋,全靠手翻,六個小時就得翻一次。那時候窮,我們自己又設計了十幾個孵化箱,塞上電爐絲還算能用。”孵化的時候,旦增群培和同事輪流守著,一旦斷電,就得立馬開啟柴油機發電。

    孵化技術逐漸成熟,1983年,“拉薩白雞”原種場進行了擴建,科研條件進一步提高。次年,科研人員根據品種生長發育、生産性能等性狀的測定數據分析,正式制定了“拉薩白雞”品種育種方案和育種目標。當時,基礎群已超過3000只,1985年開始向社會推廣種雞。

    旦增群培記得,西藏自治區農牧廳(今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曾下撥資金十幾萬元人民幣全力支援新品種培育,“在那個時候,這不是筆小數目,比其他同類項目都要重要。”

    1986年至1990年是該品種群係統選育階段,通過連續四年三個世代的係統選育,各項生産性能有了明顯的提高,體型外貌更加一致,生産性狀遺傳穩定,各項指標均達到品種群的標準。

    1990年,“拉薩白雞”品種群被西藏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評審為輕型蛋用品種群,這一品種群高原適應性強、生長快、群體遺傳性能穩定、抗逆性強、飼料轉化率高、産蛋量高。所以,西藏開始大范圍推廣,覆蓋了38個地市、縣、鄉、村、合作社,數量超過300萬只。

    此後的兩三年裏,該品種群獲得了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旦增群培説:“獲國家獎勵時,我們團隊裏共有十幾個人,平均每人得了27塊錢的獎金,可開心了。”

    旦增群培介紹,如今,“雪域白雞”經過六個世代的連續選育,其外觀、體重、均勻度、生産性能等均能很好地適應西藏海拔2800米至4200米不同環境的養殖需要。

    旦增群培感嘆,“雪域白雞”的整個選育過程經歷近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經過了雜交創新,自繁定性和選育提高三大階段。雜交創新和自繁定型就用了20多年的時間。

    在他看來,一代代人的努力,不僅讓新品種被肯定,更多的是改變了西藏人的生活,改善了西藏人的飲食結構,豐富了西藏人的餐桌。(記者 趙朗 張偉)

【糾錯】 【責任編輯:達珍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68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