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援疆幹部講述援疆故事】情灑瑪河大地
2019-12-17 17:50: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記瑪納斯縣委副書記、福建省第七批援疆三明分指揮部指揮長朱昶凱

  “東南、西北、天涯,父母妻兒國家。三載苦耕耘,遍地秋實春華。天山腳下,再展紅旗如畫!”

  ——如夢令·援疆

  2016年12月,朱昶凱作為福建三明市第七批援疆分指揮長來到瑪納斯縣。三明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民有著別樣的紅色情懷。朱昶凱也把這份情懷帶到了新疆,帶到了瑪納斯縣這片熱土,他帶領三明指揮部的援疆幹部,足跡踏遍了瑪納斯縣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學校的講臺上、醫院病房裏、蘑菇種植戶的大棚中、水稻改造的田間地頭都留下他們奔波的身影。他們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把滿腔的熱忱播灑在瑪河大地,開出了友誼的花朵,結出了致富的碩果。

  閩瑪生態村的友誼花

  閩瑪生態村是重點援疆項目,10年裏投入援疆資金3000多萬元、帶動各類投資資金1億多元,完成522套牧民定居房,還配套建設了養殖區、雙語幼兒園、衛生院、供電、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成後的閩瑪生態村先後被評為九星級黨組織、州級文明村、州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和國家級環境整治示范村。

  朱昶凱也在閩瑪生態村結識了自己的哈薩克族親戚——牧民吐魯遜·力亞斯一家。朱昶凱與吐魯遜·力亞斯一家成為親戚後,與周圍的村民也成為朋友,常常和他們一起坐在鋪著花氈的炕頭喝茶聊天,從他們的衣、食、住、行到上學、就業無所不談。在夜晚的篝火旁,他和三明援疆幹部與村民一起跳哈薩克族舞蹈“黑走馬”,歡聲笑語響成一片。

  自從和朱昶凱結親後,吐魯遜·力亞斯一家每次進縣城,都會到指揮部的辦公室來坐坐,過年過節邀請援疆幹部去家裏做客。現在,吐魯遜·力亞斯已識得不少茶葉的品種,他會得意地拿出來待客,説這是自己親戚從福建帶來的好茶。

   十年耕耘,漫漫黃土坡上早已草木蔥蘢,巷道兩邊的果樹早已碩果累累。春去秋來,黃墻紅頂的院落早已脫去初落成時的突兀,隱沒于綠蔭環繞裏,炊煙嫋嫋中雞犬相聞,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園風光。過去叫作“加爾蘇瓦提村”的定居點,如今已正式更名為“閩瑪生態村”。閩瑪生態村黃墻紅頂的院落在土地上扎了根,現如今,閩瑪兩地人民間的友誼也在閩瑪生態村的牧民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特色産業築起致富夢

  援疆三年,朱昶凱帶領三明援疆指揮部幹部,大力推進“食用菌産業升級”“南果北種”“南稻北種”等特色農業,幫助瑪納斯縣農民增收致富。

  朱昶凱到了瑪納斯縣以後,並沒有因為引種食用菌項目是前期工作組遺留的就忽視它,他認為這個産業非常有前途,是增加就業、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朱昶凱帶領工作團隊著力促進這個項目的産業升級,採取各種辦法提高菇農精細化種植技術和食用菌工廠化生産水準。2017年8月,在朱昶凱的推動下,在瑪納斯縣包家店鎮成立了福建·昌吉食用菌實訓基地。為了把三明食用菌産業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引進到瑪納斯縣,他先是“請進來”,請福建省有關食用菌專家為當地的農牧民授課,同時還“走出去”,安排食用菌種植大戶和專技人員到三明接受培訓。

  他和技術員經常走村入戶,穿行在一個個菇棚裏,察看菌菇的生長情況。去年夏天,因為家事和工作在閩瑪兩地之間奔忙,身心俱疲的他病倒了,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和醫生商量,把打點滴的時間安排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有時白天工作太忙,顧不上打針,就只能晚上去醫院。即便這樣他也放心不下那些蘑菇,在産菇的關鍵期,他常常是打完針就匆匆趕往種植戶的菇棚。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推動下,瑪納斯的食用菌産業發展上了新臺階,已成為農牧民增收、就業的重要途徑。2018年,瑪納斯縣食用菌種植規模達900萬袋,實現産值9300萬元。現在瑪納斯縣的食用菌品種有雙孢菇、平菇、茶樹菇、黃金菇,其中雙孢菇生産已位居新疆前列。

  在三明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風採展示墻上,有一張朱昶凱在溫室大棚內查看一株株綠色苗木的照片,那是瑪納斯心連心公司大棚內引種的百香果。這是朱昶凱和他的團隊正在推進的“南果北種”項目。2018年,在瑪納斯心連心公司大棚內試種百香果成功,186平方米的土地上當年結果3000多枚,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今年開始,朱昶凱和他的團隊在瑪納斯成功培育百香果苗,並開始在全縣大范圍推廣種植,大棚、大田、庭院等全面鋪開,為今後百香果在北疆地區大面積種植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朱昶凱接著又説,另外我們還有“南稻北種”項目。瑪納斯縣的廣東地鄉和旱卡子灘鄉都有種植水稻的傳統。目前由福建農業專家設計,水稻種植專家負責技術指導,正在旱卡子灘鄉實施300畝水稻土壤改良增收工程,如今已試種植十幾個新品種。他們引進資金支援當地水稻種植合作社打造綠色及有機大米品牌,推廣到江蘇、浙江、上海去銷售,現在已成功注冊了“天山碎玉”米的商標,為瑪納斯縣大米銷售創造了條件。

  不論是“食用菌産業”,還是“南果北種”“南稻北種”,朱昶凱和三明援疆指揮部的幹部始終把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作為自己的使命,不謀一時之功,但求持續發展。他們已經在瑪納斯縣這片沃土播下了致富的種子,扎下了希望的根,在朱昶凱和一批批援疆幹部的不懈努力下,這些種子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福蔭瑪納斯縣的廣大百姓。

  家國難兩全

  三明第七批援疆工作隊是凝聚力很強的一個團隊,作為這個團隊的領頭人,朱昶凱的人格魅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朱昶凱關心幫助他人從來都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三明指揮部就像是一個家,溫暖著每一個人,他知道每一個援疆人身後都有一份牽挂的愛,一份舍棄的痛,他自己也深切體會著家國不能兩全的無奈。

  在來援疆之前,組織部門曾徵求他個人意見説:“你兩個孩子都比較小,特別是小兒子才一周多,援疆三年,家裏會不會有困難?”他回答説:“家裏的困難我們自己克服!”可沒想到的是,2018年9月,六十多歲身體還算康健的父親突然病逝。他的家庭生活秩序被徹底打亂了。父親從發現患癌症到去世僅三四個月的時間,他什麼都來不及做,就失去了為父盡孝的機會。他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時,正有一項重要的接待任務,本想把接待工作安排好就趕回去,可當天晚上還在工作時,就突然接到電話説父親已經去世。他一時沒忍住,當場就失聲痛哭。

  一向性格開朗的母親又因父親去世而患上了抑鬱症,也住進了醫院。一時間家裏簡直亂了套,當妻子抱著得了肺炎又不慎摔傷的小兒子,在電話那頭無助哭泣的時候,遠在千裏之外的他卻無能為力。

  不再會有一個地方、一段歲月讓他們如此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對國家的責任,並且把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緊密相連。在天山腳下的這片土地上,處處烙下援疆幹部的印跡,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愛心把新疆各族人民與祖國緊緊連在一起。

  朱昶凱説:“援疆雖有遺憾,但我從來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我的父親曾是軍人,駐守海島保家衛國的經歷,是他一生的驕傲。援疆對我來説也會是一生的驕傲!”(作者:鄧芳)

+1
【糾錯】 責任編輯: 責任編輯:董志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5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