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關于自行車賽事品牌如何打造的一點思考
2019-04-30 08:45:2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題:關于自行車賽事品牌如何打造的一點思考

  新華社記者李博聞 夏亮

  當今,如何把體育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大局,更好地謀劃發展生態體育已經成為各地越來越關注的問題之一。作為體育産業的頭部核心,一項賽事如何通過文化打造、業態融合的形式創新激發當地經濟活力,促進産業的發展並推動全民健身的踐行,成為越來越多體育從業者關注的話題。

  千年運河精神豐厚賽事文化內涵

  從當年北京通州的漕運碼頭出發,沿著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騎行,綿延1800多公里,最終抵達杭州。依托世界文化遺産京杭大運河,一項名為京杭大運河自行車超級挑戰賽的體育賽事已經成功舉辦了3屆,憑借覆蓋區域廣、騎行距離長、途經省市多的特點,以運河文化+體育賽事的文體結合形式讓車手在參與比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中華民族悠遠綿長的文化基因。

  “中國的大運河在申遺成功後更是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中國的大運河不僅僅發揮航運的主要功能和促進沿線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的傳統功能,還衍生出諸多頗具時代特色的新功能,在生態環境保護、旅遊休閒資源建設等方面,有著巨大潛力,比如騎行愛好者們就在這條綿延數千裏的大運河上找到了挑戰自我的樂趣。”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朱民陽表示,這也與WCCO作為唯一專司運河的國際性社會組織的宗旨——以運河為紐帶,促進運河城市間經濟文化交流,實現民心相通,推動互利合作相吻合。

  WCCO秘書長鄧清也認為:“中國大運河與其他大多數世界遺産有著顯著不同——它是活態的遺産。時至今日,大運河仍然在交通、水利、生態等多方面擔當重要功能。雖然流淌了2500多年,大運河仍然是一條青春的、散發著無窮活力的河流。”

  一項賽事想要長遠地發展壯大離不開賽事文化的根植和培育。在鄧清看來,賽事可以進一步彰顯歷史文化,展現沿線城鄉建設成果和風採。而且,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將自行車運動與歷史文化遺産相結合,既能推動大眾健康基礎設施建設,又能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利用,使體育與文化相得益彰,具有廣闊前景。

  大運河賽主辦方北京藍天綠野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王健聰表示認同。他認為,環法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離不開百年歷史的深沉積淀。只有樹立好賽事特有的文化價值,將品牌塑造與文化積淀深度融合,才是促進賽事發展的深層動力。

  “我們希望通過騎行的形式讓大家充分感受和了解運河沿線的地域人文特徵和時代特色,包括水利文化、漕運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飲食文化等等,深入感受大運河的偉大歷史。讓大家感受到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和富含文化傳統與體育奮進的新時代運河精神。”王健聰説。

  業態融合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路徑

  目前,體育旅遊已成為多地體育産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無論從推動體育産業改革創新的角度,還是從培育旅遊新興業態的角度,“體育+旅遊”大有可為。

  作為體育産業的核心,通過賽事打造城市體育名片,展示體育與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生態農業等要素的融合發展成果,培育區域體育旅遊品牌,是王健聰十分認可和看好的方式。

  “如果沒有賽事做依托,其他的東西都感覺特別虛無。無論是衍生品,體育旅遊,還是裝備售賣,相關培訓也好。只有依托賽事,才可以打造一個完備的産業鏈。”王健聰説。

  短短幾年間,大運河賽從一個單純的民間比賽正成長為一個價值平臺。參賽的車隊、沿途的政府還有讚助商都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著自身的價值和形象。

  去年,國家體育總局等11部委聯合發布了《自行車運動産業發展規劃》,要求增加以自行車騎遊為特色的體育旅遊市場供給,鼓勵各地景區配套修建自行車騎行道及基礎服務設施,初步形成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難度挑戰等各類不同主題的騎遊路線。

  作為京杭大運河自行車賽的子品牌和預熱賽事,主辦方計劃今年新開辟一項“騎行大運”活動,共有10站,多集中在江蘇和山東兩省,規模在300-500人左右,通過騎行的形式,更深入地融入到當地旅遊中,促進當地的宣傳推介以及經濟發展。

  例如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自古有“玫瑰之鄉”的美譽。“我們組織‘騎行大運’活動的時候,會和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比如即將在5月3日舉行的平陰站,這裏的玫瑰被譽為‘中國傳統玫瑰的代表’,騎友們不僅可以挑戰賽道,還可以品玫瑰花茶,欣賞萬畝玫瑰齊放的盛景。”王健聰説,“這場活動對當地的文化、旅遊、體育及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帶動。”

  賽事助力健身騎行“深呼吸”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一年大大小小的自行車比賽已有2000多項,騎行人口接近1000萬。隨著《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體育産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推出,騎行運動在健身和推動體育産業發展方面的重點項目地位得到確立。

  與環太湖、環青海湖這類職業車隊參與的比賽不同,大運河賽事的參與者更多是騎行愛好者以及一些民間頂尖高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也指出,鼓勵大運河沿線城市開展運動休閒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鼓勵社會主體利用大運河開展相關群眾性體育活動。

  王健聰認為,大健康理念的提升與消費升級,使得騎行運動在競技領域與時尚生活方式領域都成為炙手可熱的關注點。

  今年,賽事在商業化、職業化、大眾化、娛樂化的基礎上引入了智能化的概念,希望以新技術應用為載體,讓參與者在健康騎行過程中得到更好更豐富的感官體驗。據了解,此前舉辦的京杭大運河智能單車挑戰賽不同于傳統自行車賽事,採用獨家定制的京杭大運河3D賽道,全程7.5公里。在這個賽道上,參賽者利用科技設備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行競技,既可與全國騎友較量,還能飽覽運河兩岸的風土人情。

  有專家表示,騎行本身集合通勤、休閒和運動等屬性,是一種近年來越來越風靡的健身方式,且參與群體的文化素養水準也相對較高。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畢雪梅則表示,像馬拉松一樣,在最初的時候有很多人只是憑一腔熱情去騎車,而隨著更多民眾參與騎行運動,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基層體育指導,搭建更多便利的服務平臺,引導愛好者遵循騎行規律,自行車運動將進入良性迴圈的時代,騎行也將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旭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百年教堂“映”花海
百年教堂“映”花海
花車巡遊精彩紛呈
花車巡遊精彩紛呈
昆明:小小飼養員
昆明:小小飼養員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13000000000000000001110732112443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