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活態傳承中的四川非遺
2019-06-17 09:30:10 來源: 四川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為我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前後,四川省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博活動。讓文化和自然遺産走進生活的各種推廣、傳承活動,也在四川省持續開展。

  歡快熱烈的彝族火把節歌舞、悠揚婉轉的羌族羌笛羌曲、激昂嘹亮的藏族民歌、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6月7日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四川非遺宣傳展示主場活動——大型民族歌舞《傳承·創新》在四川省錦城藝術宮舉行。四川10余項非遺項目紛紛登臺,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四川非遺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展現我省非遺保護成果和當代創新實踐,讓觀眾大飽眼福。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碼,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想像力、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我省近年來推動非遺融入當代、融入生活,促進文旅融合,不斷取得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9項、省級611項,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7人、省級764人。

  在第六屆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上,共舉辦展示展演活動600多場次;11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00多名代表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800多名代表參加;參加演出的國內外表演隊伍56支,演出588場;參展非遺項目1100個,非遺産品銷售和意向訂單總額8100多萬元。(記者尹鋼攝影報道)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上,歡快的彝族舞蹈跳起來。

  唐卡非遺傳承人正指導學生學習唐卡繪畫技藝。

  羌族影像展上一位羌族姑娘駐足觀看60年前的羌族人物影像。

  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非遺傳承人在成都市黃龍溪古鎮共同感受四川的非遺文化。

  市民體驗傳統中藥的制作過程。

  制作“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瀘州油紙傘。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維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國際油畫展“添彩”中俄博覽會
國際油畫展“添彩”中俄博覽會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青藏高原首次進口瓶鼻海豚
青藏高原首次進口瓶鼻海豚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6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