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寶藏④ 】鎏金馬鞍

  • 2020-03-31 10:50
  • 來源: 新華網

【寶藏描述】

鎏金銅材質

遼代

赤峰

內蒙古博物院

    對于在北方草原上生活的契丹人來説,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生活方式。據《遼史》記載:“契丹舊俗,其富以馬,其強以兵。”對于契丹人而言,馬是財富,是轉徙運輸的工具,是戰場上騎射的夥伴,是取得政權的依仗。因此,契丹人用最好的材質、最美的圖案裝飾馬匹與馬具。

      在目前已發掘的契丹貴族墓葬中,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的鞍具最為精美。兩套鞍馬具基本完好,每套9副,有銀馬絡、鐵銜鑣、銀馬韁、銀胸帶、銀障泥、鎏金銅馬鐙、包銀木鞍、銀鞧帶等,體現了當時手工藝的最高水準。

     遼代馬具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組合成套,體係完整。契丹馬具的裝飾設計理念、制作工藝都相當發達,在我國馬文化和馬具文化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展櫃中的馬具主要包括胸帶、頸帶、絡頭和鞧帶。馬具為鎏金銅材質,在飾片上刻畫奔鹿及臥鹿纏枝花卉紋樣,做工精細,配件齊全,集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于一身。

    墓葬中出土的成套馬具,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契丹貴族各方面的生活習慣和習俗,蘊含了契丹民族與馬上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成為貴族統治者身份的象徵,具有很高研究價值。

    契丹是遊牧民族,馬背為家,鞁具為控,鞍具為居,因此所産生的馬具功能齊備,馬具的裝飾窮盡奢華。

    契丹人兵民一體,平時騎馬放牧、畋射狩獵,戰事起時則以馬從軍、驅馳千裏。在宮廷中也設立養馬處,號稱“飛龍廄”,所養之馬皆為天下奇駿。

    重要盛大的典禮和祭祀等活動,契丹人也在馬背上進行。可以説,他們把馬鞍當成家來看待,其中包含著他們絕大部分的財富積蓄,就如同中原人對待自己的房屋一樣,因此契丹人鞍具制作的精致考究也就容易理解了。他們死後,鞍具也多隨之安葬于墓中,故而契丹貴族墓葬中,幾乎都有隨葬的鞍具。

    契丹人的鞍具一般由絡頭、當盧、銜、鑣、韁、纓罩、馬鞍、胸帶、鞧帶、障泥、馬鐙等組成,與現代鞍具無異。

    契丹人愛馬,並將對馬的感情延伸到裝飾馬匹及馬具上,因此遼代馬具及馬具飾工藝精湛、內涵豐富,極為珍貴。

    據宋太平老人著《袖中錦》記載,“契丹鞍、端硯、蜀錦、定瓷”被並列為“天下第一”。亦有契丹馬具“甲天下”美譽。

在展廳中展示的鎏金馬鞍飾。新華網發

在展櫃中展示的鎏金馬鞍飾。新華網發

在展櫃中展示的鎏金馬鞍飾。新華網發

在展櫃中展示的鎏金馬鞍飾。新華網發

 

出品:王宇天 烏蘭托婭

監制:李國棟 郝芳芳

 策劃:徐梅 劉弘軒

 編輯:徐 梅

 攝像:趙恩來 李超

 剪輯:呼很蘇力 張瑞娟

包裝:侯 樂

聯合出品: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博物院

 


 

分享:

責任編輯:曹楨 李國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068112579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