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職戰“疫”一線:藍色戰陣,以軍人的姿態衝鋒
2020-02-19 10:49:52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藍色戰陣,以軍人的姿態衝鋒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文職人員戰“疫”一線見聞

    2月15日,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醫院文職人員許小鑫與家人依依惜別,馳援武漢。鄭藝傑 攝

    編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病區就是戰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打響以來,人民軍隊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雷厲風行、爭分奪秒,精心救治、忘我奮戰,全力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褪去防護服,各色迷彩往來如梭。人們知道,人民子弟兵當先鋒、打硬仗;人們可能不知道,還有一群心懷人民、勇于擔當的文職人員始終與他們戰鬥在一起。

    戰“疫”一線,當汗水劃過脖頸打濕衣領,這些人領章上的“文”字顯得更加熠熠生輝。他們雖然不穿軍裝,但面對黨和人民的召喚,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哪裏有任務,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我軍文職人員的鐵血擔當與戰鬥豪情。他們共同擁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孔雀藍”。

    堅守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劉一波 特約通訊員 白子玄 林婧雨

    2月15日,難得的夕陽映在感染六科文職護士蔣澤娟的身上,解除三級防護,連續在紅區病房(直接和患者接觸的病毒污染區域)工作10多天,她的臉上已被護目鏡壓出了道道勒痕。

    2月3日淩晨,作為火神山醫院首批即將接診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細心的蔣澤娟將生活必需品放置在床旁,把病房調成最舒適的溫度,檢查衛生間淋浴設施和病床旁的輸液泵、監護儀、呼吸機是否準備就緒。數小時後,第一批患者緩緩走進了病房。

    防護服裏悶熱潮濕,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汗水流到她的眼睛裏,酸痛難耐,她只能拼命地眨眼睛,用眼淚把汗水衝出。在紅區病房工作時,蔣澤娟每次看到那些因病情抑鬱的患者,都忍不住多停留一會,和這些親人無法陪伴的患者聊聊病情,安慰他們不要擔心。都知道長時間待在紅區病房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她説:“我是一名共産黨員,關鍵時刻我不衝鋒誰衝鋒!”

    同在感染六科工作的男護士李田鋒,為了參與這次任務,主動推遲了婚期,到達武漢後,他第一時間投入工作。一線救治十分緊張,緊裹著防護服,帶著三層防護手套,行動受限的情況下,要十分小心地操作,才能不出紕漏。

    由于不習慣在層層防護的情況下工作,李田鋒第一次進入病區就因喘不過氣而暈倒。病區護士長金萍得知後,讓他轉入後方負責保障工作。他不甘心,一邊在寢室練習閉氣、調整氣息,一邊再次申請返回一線。作為支部副書記,金萍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卻又無法拒絕這個一心為了戰“疫”的小夥子,只好批準他重回病區工作。

    25歲的馬昊昱去年由現役幹部轉改為文職人員,他對病區45名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每天查房時,他總是第一個到達,最後一個離開,跟在專家後面,仔細地聆聽,認真地做著筆記。回到住處,他還時常會向病區副主任康生朝請教有關患者治療的經驗。

    馬昊昱對記者説,“來到這裏,我才明白‘健康所係、性命相托’的真正含義,絕不能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無論身著什麼服裝,只要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不變,我的使命就不會變。”

    與馬昊昱一樣,軍醫韓鳳霞也是去年提出了轉改申請,她的愛人是一名消防員,由于工作性質,二人聚少離多,結婚5年未曾度過一個團圓年。今年他們早早打好了休假報告,計劃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年僅2歲的孩子,可疫情發生,在內分泌科工作的她沒有一絲遲疑,第一時間退掉車票,投入到醫院的防疫準備中。她説:“我雖已脫下‘橄欖綠’,但一日姓‘軍’,終生為戰,疫情面前,‘孔雀藍’誓死不退。”

    1993年出生的蘭州小夥薛鑫十分陽光,他在醫院感控組工作。當問及何為感控時,薛鑫簡單地介紹:“就是科學設置路線、物品位置,保護醫護人員不受感染,確保醫院安全。”通常,哪裏最忙,哪裏就有他的身影,一會兒指引洗消人員作業,一會兒引導患者進入規定路線。在醫護人員工作群中,常常看到薛鑫的資訊閃現,“請大家注意,醫療垃圾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封扎好再交給回收單位”“請大家到宿舍一樓領取防護服”……每天他都要完成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身心非常疲憊。“但每當看到大家在群裏為我點讚時,又瞬間感覺渾身充滿力量。”薛鑫説。

    與薛鑫一樣,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文職人員中,有很多“90後”,他們的臉上寫滿稚氣,卻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如山重任。感染六科二病區文職護士金蘊韜去年作為文職人員方隊的一員參加了國慶閱兵,這次他又主動請戰加入到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雖然臨床工作經驗不夠豐富,但他對病人的關心細致入微。病區一位老人行動不便,他常常陪在老人身旁,幫他翻身拍背,陪他聊天,老人的病情逐漸出現好轉,連連給小金豎起大拇指。金蘊韜告訴記者:“抗擊疫情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完成這次任務,也是再一次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始終把病人當親人

    ■朱廣平 陳小俊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在除夕夜完成“最美逆行”,從重慶、西安、上海等地緊急飛赴武漢救治患者。他們當中,有一群“孔雀藍”。

    為戰而生,抗疫而勇。到達一線後,醫療隊立即成建制接管收治任務最重的金銀潭醫院、漢口醫院、武昌醫院部分病區,一場生死較量開始了。“我們敢打硬仗,善打惡仗!”文職人員、副主任醫師李傳偉的話,道出醫療隊眾多文職人員的堅定信心。

    一個個確診患者被送進隔離病房,由于病毒傳染性強,空氣似乎也緊張得凝滯。文職人員、主管護師黃舒穿著防護衣,和戰友走進紅區病房為患者抽血化驗。由于穿著厚重全防護的三級防護服,漸漸地,視線因護目鏡和面屏起霧而模糊,只能通過戴著三層橡膠手套的手摸索血管位置,這項簡單操作對黃舒而言變得無比艱難。正常情況下,抽一次血只要一兩分鐘,可現在為37名患者抽血,足足用了兩個小時。下班後,體力透支的黃舒幾乎累癱,發腫的雙腿疼痛,讓她難以入睡。一個月前,黃舒上班途中不慎摔倒導致右腳趾骨粉碎性骨折,醫生為她作了內固定手術,腳背打了兩塊鋼板和數顆鋼釘固定。這次她隱瞞傷情主動參戰,隊友都感佩地稱她為“鋼板姑娘”。

    1月29日,央視新聞中一名要求“不要播出我的名字”的女護士火了,引發全國觀眾和網友點讚。她是文職人員、護師駱燿,24歲的她是這批醫療隊年齡較小的隊員之一。剛到前方,由于連續參加救治,她的臉被緊緊扣住的口罩和護目鏡壓出血印和水泡,她強忍眼淚把水泡擠破。駱燿面對鏡頭説:“請不要播我的名字,怕媽媽和家人擔心,我是黨員,是文職人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

    2月1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傳來好消息,兩名患者治愈出院,極大地振奮了前方醫護人員。“患者早日痊愈與家人團聚,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文職人員、護師鄭姝玉説。在這個特殊的戰場,參戰的文職隊員既用專業技術治療患者,更注重患者情緒管理和心理撫慰。

    文職人員、主管護師岑媛遇到一位性格不太好的患者,因為藥物未及時送到而生氣。她耐心解釋,及時解決,最終化解了患者心結,還主動向醫護人員道歉。一位患者過生日,因條件所限無法買到蛋糕,隊友們就想辦法給她煮了一碗長壽面,患者感動得哭了。

    “他們不是可怕的患者,是我們的親人。”文職人員、主管護師解雨説。為緩解患者隔離治療的焦慮和擔心,她除了做好日常工作,還積極與患者交流,讓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一位情緒低落的患者經過解雨和戰友反覆開導後,很快從悲觀走出來,病情也逐漸好轉。他高興地説:“謝謝解放軍,你們來了,我們就有了盼頭。”

    醫療隊員的真誠付出感動著患者,患者也會用真情回饋。文職人員、護師李夏薇對一位家屬印象深刻。她每天照顧病情較重的丈夫,本來已經非常疲憊,但每次看到護士們穿著防護服笨拙地收垃圾,她總是不顧疲勞主動幫忙。她的丈夫因為化療原因血管條件不好,每當穿刺失敗時,她總會説:“不怪你們,是他血管確實不好找。”夫婦倆給大家最大的包容,讓隊員非常感動。文職人員、主管護師郭婧穎有一次在病房忙碌時,一位患者含著熱淚説,出院後要送錦旗給她們。郭婧穎頓時心頭一熱,患者的肯定是最大的褒獎,她覺得自己和戰友所有付出都值得。

    硝煙還未散盡,戰鬥還在繼續,文職人員將繼續一往無前,以軍人的戰姿,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攻堅克難、敢打必勝。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01016015000000000000000001110116121048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