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奏“治污、添綠、留白”三部曲 構築美麗江蘇建設
2020-08-14 07:27:28 來源: 新華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提出,通過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係、推進省域空間融合發展、強化區域空間特色塑造,持續優化省域空間布局。如何理解“持續優化省域空間布局”?

  繪“一張圖”,為美麗江蘇建設“留白”

  高顏值的城鄉面貌,離不開高品質的國土空間肌底。《意見》提出,要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加快構建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産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分區分類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探索規劃“留白”制度。

  形成“一本規劃”,繪制“一張藍圖”,才能實現“優空間、護資源、促發展”。去年10月,我省出臺《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係並監督實施的意見》,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整合為統一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解決規劃期限不對應、規劃內容不一致、規劃依據不相同的難題。

  “我省積極推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構建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美麗江蘇的輪廓日漸清晰。”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表示。

  《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呼之欲出,根據國土空間管控需要,全省整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所需的各類數據,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工作基礎。同時,統籌建設支撐省、市、縣多級應用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管平臺,為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提供信息化支撐。

  江蘇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經濟發展、城鄉建設與耕地保護矛盾突出。劉聰認為,特殊的省情要求江蘇堅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

  自2016年在全國首提嚴守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紅線”以來,江蘇在全國首創實施“責任+激勵”“行政+市場”耕地保護機制,第一家出臺省級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暫行辦法,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守好耕地紅線。同時,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保護和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建立健全全覆蓋、全區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努力為自然生態留足空間,為生態環境自我修復留下時間,為美麗江蘇發展“添綠”“留白”。

  奏“三部曲”,構築有機融合生態體係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和空間協同保護,推進長江、淮河-洪澤湖、京杭大運河、黃河故道等生態廊道和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形成森林、湖泊、濕地等多種形態有機融合的自然保護地體係,《意見》為美麗江蘇勾畫出生態空間的目標與方向。

  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恰恰是築牢美麗江蘇生態基底的“路線圖”——

  “治污”,就是要以只能進、不能退的極大定力,切實解決好長期發展形成的歷史問題,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添綠”,就是要從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保護和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幅度增加生活中的綠色空間、生態屏障。要探索建立環境治理“可知可控、精準治理”的新范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切實增強生態係統品質和穩定性。

  “留白”,就是要切實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全覆蓋、全區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機制,給人類活動劃出不可逾越的“高壓線”。

  “從2013年的22.23%,到現在的22.49%,我們在生態空間管控上邁進了一大步。”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解釋,這兩個數據是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比重,數據的細微上升,背後是近年來江蘇生態空間優化調整的決心與努力。

  一方面要增加生態管控數量,一方面要提升生態功能品質。“我們的任務就是通過生態管控給‘高壓線’充滿電,讓它成為帶電的‘高壓線’。”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戴明忠表示,對于“留白”區域,要尊重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看得準的要“積極有為”,看不準的要“主動無為”,為未來發展和子孫後代留足空間,以係統性思維優化生態空間。

  生態優化也要因地制宜。“城市要有呼吸的空間,包括綠色空間、遊園、城市客廳,為老百姓創造宜居的生態空間;鄉村要展現田園風光與自然風情,打造江蘇獨有的美麗鄉村圖景。”戴明忠説。

  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是建設有機融合生態空間的必經之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綜合治理,告別過去治水歸治水、治山歸治山‘單打獨鬥’的方式,以更加係統化、可持續的思維進行生態修復與保護。”朱德明表示,目前,賈汪、高淳、金壇、宜興四地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係統整治保護規劃,正為江蘇生態係統綜合治理探路。

  劃“三條線”,彰顯“水韻江蘇”之美

  怎樣以江河湖海為脈絡優化空間布局,充分彰顯“水韻江蘇”之美?在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處長喻君傑看來,要統籌劃好“三條線”,即河湖與水利工程保護的基準線、未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預留線和涉水生態空間線。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布局,對照深化“強富美高”創新實踐、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目標,需要加快構建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

  “優化省域空間布局取得積極成效,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持續努力。”喻君傑説,江河湖海既是水鄉江蘇的匯水退水脈絡,還是富裕江蘇的治水興水脈絡,也應是美麗江蘇的護水秀水脈絡。優化空間布局,建設美麗江蘇,彰顯水韻之美,必須治好、用好、護好江河湖海——

  治好江河湖海,強健防洪保安的脈絡。針對江蘇洪、潮、澇、旱易發多發的特點,建設高標準防洪減災體係,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既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也要規避洪潮高風險區城鎮化發展,促進人水和諧。

  用好江河湖海,疏通資源保障的脈絡。在沿江沿湖沿河沿海,布局高品質現代産業體係,依托江湖河海所賦存的水資源、岸線資源、航運資源、生物資源,發展經濟、富裕百姓。既要完善水資源調配網絡,提高供水保證率;更要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完善丘陵山區、沿海地區輸配水網絡。

  護好江河湖海,架構生態保護的脈絡。圍繞防治水環境污染、水空間侵佔、水生態損害,建設高效能的管理保護體係,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要以長江、太湖、洪澤湖、京杭大運河等骨幹河道為重點係統推進生態河湖建設,實現百川清流、水美城鄉;同時,還要挖掘水鄉文脈,傳承歷史文化,建設幸福家園。(沈佳暄 吳瓊)

【糾錯】 責任編輯: 錢芳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02112636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