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新華網吉林頻道>正文
分享: 
新華廣播
長春牡丹園日均5萬人“打卡” “5月網紅地”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時間: 2019-05-18 07:35:13      來源: 新華網
分享本頁至手機

  新華網長春5月17日電(王善軍 實習生 華喬)從5月14日開始,長春牡丹園萬株牡丹迎來盛花期。據了解,盛花期內日均5萬遊客進園賞花,周末遊客每日近6萬人,整個5月份,牡丹園的遊客預計將超過百萬。近5年來,長春牡丹園已經成為“網紅地”。

5月16日,長春牡丹園的遊客紛紛在園內拍照留念。

  為何一場鮮花盛宴能夠吸引百萬遊客,甚至包括幾萬名的外地遊客?作為我國北方地區唯一成規模種植成功的牡丹公園,這裏種植的牡丹為培育東北牡丹品種群打下了良好基礎,東北牡丹種群2011年被寫進《中國牡丹》書目,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盛開的牡丹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它能産生怎樣的經濟前景,為長春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

白牡丹清麗出塵

  筆者通過走訪,為您講述長春牡丹園歷經挫折,21年磨一“園”的牡丹種植經歷,和一位不得不説的牡丹種植人。

  “長槍短炮”:人心為花沉醉

“長槍短炮”與各色相機齊上陣,不放過任何一處美景。

  “長槍短炮”,各色手機,處處皆景的長春牡丹園,被鏡頭“包圍”。今年長春牡丹園的花期為5月6日到26日,雖然天氣時有大風,且偶有楊絮飄落,但仍無法阻擋人們賞花的好心情。賞花,拍照,漫步,放眼望去,滿園內外人手皆持拍攝設備——從各類手機到單眼相機,“長槍短炮”齊上陣,一心只為花沉醉,場面堪比電影節紅毯現場。

這位奶奶拍照的熱情絲毫不亞于年輕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除長春本地市民外,從外地組團來牡丹園賞花的遊客數量也逐年增多。面對滿園花色,遊客紛紛與之合影,真可謂是“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一園一品:東北地區的“洛川神女作”

紅牡丹富麗堂皇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唐代詩人徐凝詩句形容洛陽牡丹的嬌媚與輝煌。如今,這一幕倣若時空穿梭,“洛川神女作”已花落長春。

  在賞花人群中,有一位很不顯眼、皮膚黝黑的中年人,他叫王崇章,是長春市文化廣場綠化管理處副處長,牡丹園的牡丹,都是經過他的手層層篩選、精心培育出來的。

長春市文化廣場綠化管理處副處長王崇章苦心孤詣研究牡丹種植二十余年。

  王崇章説,長春牡丹園自1998年建園時,適逢長春市政府提出“一園一品”的理念。他通過調查了解,在我國北方,還沒有一座城市能夠把牡丹成規模地種植好。“我們主要是嘗試,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王崇章回憶説,當年就有1000株牡丹從山東菏澤被運到長春。在培植過程中,不斷有牡丹枯死,王崇章和國內專家溝通,總結牡丹在東北頻死的原因,經過多次篩選,他發現西北牡丹比較適合北方地區種植,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引進新品種,牡丹園的種植規模由此得以擴大。

這株初綻的牡丹宛若仙子。

  牡丹園的成功,離不開專家的技術支援,他們從品種初選到栽培種植均向王崇章提出了寶貴意見。到2004年,經過6年的培育,牡丹數量已達到上萬株,這讓王崇章欣喜不已。

  種群新兵:東北牡丹被納入中國牡丹種群冊

花開富貴香滿園。

  經過篩選與實踐,王崇章發現中原牡丹與西北牡丹經過引種後,進行馴化和雜交,會産生新的品種,這些品種一代比一代的抗寒能力強。在長春市政府的支援下,經過多批種子繁育,終于形成了牡丹園自己的種群,其適合東北地區氣候,抗寒能力強,為東北牡丹品種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011年出版的《中國牡丹》一書,將東北牡丹單獨列為一個種群。

  2011年,由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協會副會長李嘉玨主編的《中國牡丹》一書,將東北牡丹作為新的種群納入該書,與中原牡丹、西北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和國外牡丹共列其中。

家長為小朋友記錄下美好一刻。

  對于牡丹花界新增一個種群的意義,筆者電話採訪了李嘉玨。他説,“世界上的野生牡丹都産自中國,東北牡丹品種群的誕生標誌著東北牡丹研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一品種群更適合東北地區的土壤、氣候條件,使國內北方地區,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乃至世界其他寒冷地區牡丹的規模種植成為可能。但東北牡丹品種群依然處于初始階段,未來應該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培養出更多新的品種,將東北牡丹種植打造成帶有東北特色的産業。”

  浴火重生:爛根促生新種植法 催生牡丹産業聯合體 

北方寒冷的天氣和新生的病害是牡丹種植的兩大“殺手”。

  從2004年到2011年,長春牡丹園的牡丹爭芳吐艷,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場自然災害突然發生了。

  2012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的降雪,造成長春牡丹園的牡丹大面種死亡,牡丹從上萬株只剩下2000多株。王崇章心痛之余,發現牡丹致死原因是積雪融化期間,水分長時間存留在凍土之上,浸泡導致牡丹根部潰爛。王崇章通過吸收專家意見,總結出了斜坡種植法,解決了這個難題,使牡丹重新恢復了活力,如今,牡丹已恢復到以前的數量,種植方法也邁上一個新臺階。

長春牡丹園後種植的牡丹都採用斜坡種植法,在冬春之交,讓牡丹根部凍土上化出的水能夠淌下去。

  2012年,長春牡丹園聯合國內多所大學和單位成立了東北牡丹産業聯合體,對牡丹進行專業化管理。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王崇章和其團隊成功將長春牡丹園打造成全球寒帶地區唯一成規模種植的牡丹觀賞園。

  面向未來:期許打造“牡丹+”産業鏈條

5月16日,在長春市第四屆牡丹文化節上,演員們的扮相讓園區更添姿色。

  5月16日,長春市第四屆牡丹文化節在長春牡丹園開辦,本次文化節吸引了很多牡丹行業人士。洛陽綠珠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衛志鵬特意從洛陽趕來參加,據他介紹,從全國來看,牡丹的觀賞效益洛陽做的比較好。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牡丹文化節從1983年開始每年4月舉辦一次,如今已經舉辦了37屆。第36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洛陽實現旅遊總收入241.96億元。而這個數字僅是旅遊一項,實際上在洛陽由牡丹帶動的整個經濟體量十分巨大,比如在春節期間開放的催花牡丹,當地的收入就已破億。苗木出售這塊,一株牡丹苗從二三十元到幾百元再到上千元不等,每年出售苗木的數量都在1000萬株以上。

長春牡丹園未來準備深入挖掘牡丹産業的潛力。

  對于牡丹園未來的發展,王崇章表示,根據長春市及園林局的規劃,長春牡丹園將打造一個産業鏈條。“現在牡丹園的成果只能説明東北地區可以種植牡丹了,未來要進行‘牡丹+旅遊’‘牡丹+文化’‘牡丹+經濟’‘牡丹+發展’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王崇章説,長春牡丹園希望打造完整的牡丹産業鏈,助力吉林經濟、文化發展,為東北地區牡丹種植與産業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實現牡丹園的産業價值。

精美圖片
專題策劃
  • 新華社吉林分社踐行“四力”作品選
  • 中國長春電影節與您誠摯相約
  • “通順2018”長春市建委服務市民順暢平安行
本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新華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制作單位:新華網吉林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與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00-2016 JL.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51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