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瓊海關”到海口海關

2021-01-19 08:44   來源: 海南日報


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內展出的“瓊海關”碑。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在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的一間展廳裏,一塊半人高的石碑默默佇立于玻璃展櫃裏。碑身上的斑駁痕跡訴説著歲月流逝,“瓊海關”和“1893”的刻字已經褪去了本身的顏色,刻印卻依然深入碑內,就如同那段歷史曾給瓊崖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

    這座碑讀作“瓊 海關”,而非“瓊海 關”,是瓊州海關的簡稱,也是海口海關的前身。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海口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向英、法、美、俄以及其他歐洲各國開放。清光緒年間,瓊海關在海口正式成立,高級職務為洋人擔任,其“一把手”被稱為稅務司。20世紀40年代日本侵佔海南後,稅務司由日本人擔任,並改稱為“海關長”。

    “海關設立後,西方列強通過通商口岸大肆掠奪本地的資源,同時又將大量洋商品傾銷于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本地手工業的破産。”講解員林燕霏舉例:“文昌當時的紡織業較為發達,但西方人向瓊崖傾銷洋布,打壓了本地紡織業,當地人難以謀生,因此大量的人選擇逃往南洋。”

    比這更讓人痛恨的是,外國人還經瓊海關把大量的鴉片賣到瓊崖,侵略者賺得盆滿缽滿,瓊崖人民的身體和精神卻被大大摧毀。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海南軍政委員會派員全面接管瓊海關。同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口海關成立。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裏,海口海關日益壯大。2020年,借助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海南省跨境電商業務高速發展,海口海關所屬馬村港海關共監管放行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申報清單125.5萬單、總貨值達5.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5.3%、672.9%。(記者 習霽鴻 李佳飛)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99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