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海南“網”事

2019-11-04 09:23   來源: 海南日報


海南生態軟件園,幾位公司員工行走在沃克公園步行道上。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口市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裏,在工作中的企業員工。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位于澄邁的易航科技南方數據中心。 圖片由易航科技提供


海口市盒馬鮮生國貿店的工作人員將菠蘿蜜果肉裝盒。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近日,海南本土互聯網企業易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生産運作資訊係統運維服務項目。目前該公司的技術團隊已進駐大興機場,將成為該機場的“智慧管家”。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對提升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全國對外開放、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機場首選易航科技作為合作夥伴,也意味著對海南本土互聯網企業專業、高效運維水準的高度認可。

  易航科技只是我省互聯網企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省互聯網企業新增注冊近6000家,同比增長27%,全省互聯網企業總數更是超過2萬家。隨著海口瓊海等城市率先進入5G時代,我省互聯網企業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瓊島信息化建設起步早

  誕生天涯等知名互聯網企業

  海南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海南推進信息化的大背景。可以説,我省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啟動,很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早在1993年,海南就率先開始建設與國際互聯網相連結的公共網絡平臺;1996年率先實施“政府上網”工程,開通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1997年提出建設“資訊智能島”。

  進入新世紀後,海南互聯網發展的腳步沒有停歇,2001年海南就率先建成了全省統一的通信大本地網;2006年率先在全國成立工業與信息化相融合管理的政府部門;2008年按照大集中模式統籌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2012年更率先實施全省“一張網”審批。

  海南早期互聯網企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天涯、凱迪、南海網等社區和新聞網站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1999年成立的天涯社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運營的知名中文網絡社區——天涯社區,堪稱中國最早一代網民的集體記憶。

  該公司的創始人邢明雖出生在河北滄州,卻是地地道道的海南文昌人,中山大學畢業後他長期在海南省信息中心工作,積累了互聯網創業經驗,而海南建省初期蓬勃發展的股市更為他積攢了第一桶金。

  天涯社區以“全球華人網上家園”為願景,在臺式機時代曾是國內頂級流量網站,曾創下2000多萬人同時線上記錄,其開放、包容、充滿人文關懷的特色受到國內網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推崇。

  網民“餃子”至今仍是天涯社區的忠實用戶,他説,當年“天涯”對互聯網的影響絲毫不亞于如今的微博、微信、抖音,這裏不僅捧紅了最早的一批網紅,也捧紅了《鬼吹燈》《明朝那些事》等諸多超級IP。

  “天涯是有情懷的網站,即使在移動和社交互聯網時代,各種短資訊短視頻層出不窮,我們還是喜歡偶爾去天涯逛逛,那裏代表了我們青春的互聯網回憶,那時我們管上網還叫‘衝浪’。”“餃子”説。

  海南互聯網産業迎來黃金期

  互聯網巨頭相繼落子瓊島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海南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進入快車道,互聯網産業更被列為海南省十二個大重點産業之一,以年均30%的增速發展,海南互聯網企業也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

  細數近年來落戶海南的互聯網企業,不乏百度、阿裏、騰訊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也有華為、中興、科大訊飛、國科量子等高科技企業,更有中國電子、中國電科這樣的龍頭央企。

  特別是去年4月13日以後,國內著名互聯網企業更是加快了在海南的布局,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相繼與省政府簽訂了深化合作協議,在數字經濟、智慧服務業、資訊智能島、電子商務等方面開展重點合作,加大在海南投資力度。

  以阿里巴巴為例,該集團在海南已成立7家本地法人公司,其參股的海南大數據公司目前也在籌備中,在阿裏雲、智能物流、電商、健康、金融科技等方面繼續加大在海南的投入,重點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校園、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深度參與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除了互聯網龍頭企業加大在瓊布局,海南本地互聯網企業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在服務全國中發展壯大。典型的如易航科技,有著深厚的民航行業基礎,依托海航豐富的航空業務資源發展。

  “公司長期負責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瓊海博鰲機場等島內民航機場的資訊係統運維保障工作。”易航科技北京大興機場項目負責人朱武志説,此次為北京大興提供生産運作資訊係統運維服務,也要把海南的經驗帶過來。

  據悉,作為海南本土成長起來的互聯網企業,易航科技2014年就成為海南首家挂牌新三板的高科技企業,2017年又成為海南目前為止唯一一家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的本土企業。

  再如海南海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原先只是一家從事幹散貨海運的海南本土物流企業,針對船東找不到貨物,貨主找不到船舶的問題,該公司推出了“超級船東”App,做船東與貨主間的“紅娘”,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幹散貨海運線上平臺。

  近年來,我省不斷推進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也為提供相關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創造了發展空間,如海口市“城市大腦”數據中心、交通係統信號燈管理平臺等項目背後,就離不開海南科瀾科技有限公司的努力。

  而隨著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推進,一些新型互聯網企業也在我省扎根立足。今年9月,中國電子PK聯合創新暨産業生態大會在瓊舉辦,PK體係(指基于國産飛騰(Phytium)CPU和麒麟(Kylin)作業系統的技術和産業體係)正式落地海南,帶動一批PK體係生態聯盟機構和企業匯聚海南,助力我省搶抓資訊産業自主創新重要機遇,打造網絡安全産業戰略新高地。

  省工信廳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度,全省互聯網産業實現營業收入562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網絡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收407億元,資訊傳輸服務業實現營收94億元,終端設備制造業實現營收44億元,相關設備和産品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約16億元。


阿里巴巴、普華永道等國際知名公司落戶海口國際離岸創新大廈。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重點園區互聯網企業雲集

  海南有望成為産業新集聚地

  走進位于澄邁老城的海南生態軟件園,處處草木青蔥,鳥語花香,宛如世外桃源,這裏是海南發展互聯網産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中國互聯網産業新的集聚地。

  “如果沒有嘗試,永遠不可能有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南生態軟件園總經理楊淳至後來常常這樣勉勵員工。

  時間回溯到2008年園區籌備之初,如今寫字樓林立的園區彼時還只是一片荒地,楊淳至只身來到海南,從一個人、一輛車、一個包,開始了海南生態軟件園的創業之旅。

  如今的海南生態軟件園是我省互聯網産業當之無愧的龍頭園區,截至2019年9月,該園區累計入園企業已達4439家,並吸引騰訊、華為、百度等龍頭企業進駐;騰訊生態村、中國遊戲數位港、PK生態村等一批百億級産業項目先後落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工信廳支援下,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區塊鏈試驗區去年10月在海南生態軟件園授牌設立,這也是全國首個區塊鏈試驗區,海南生態軟件園以超前的理念,與牛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火幣中國等開展合作,努力構建區塊鏈健康産業生態,助力海南搶佔區塊鏈産業制高點。

  省工信廳統計數據顯示,我省互聯網企業成集聚效應,截至到今年8月底,海口市互聯網注冊企業數為13681家,佔65.1%;澄邁縣注冊企業數為3526家,佔16.8%;三亞市注冊企業數為1702家,佔8.1%。

  從今年1-8月新注冊互聯網企業數量排名來看,排名前5名的市縣分別是海口市、澄邁縣、三亞市、儋州市、瓊海市。

  從注冊重點園區看,我省互聯網企業主要集中在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海南數據谷、陵水清水灣國際資訊産業園和三亞創意産業園等重點園區。

  近日,在海口市復興城二期西海岸互聯網總部基地項目建設現場,機械往來穿梭,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二期建成後將以數字經濟為主導,打造國際數字經濟總部和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復興城相關負責人説,該項目將按照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發展規劃和需求,以數字經濟為主導,打造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制度試驗的前沿園區。

  近年來,我省還以復興城為重要依托,推動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啟動運營,揭牌啟用復興城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大廈。目前首批來自以色列、美國等地的12個團隊已入駐。(記者 王培琳 通訊員 符燕燕)

[責任編輯: 黎多江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658112518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