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青春的故事】華工學子關偉鵬:“科研君”的另類青春
2019-04-25 15:40: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廣州4月25日電(黃玫 李幸子)一個大學生不愛逛街、不愛打遊戲,但發表了32篇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論文,擁有9項授權發明專利、4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另外60余項專利在受理中……這個“大神”就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關偉鵬。

  學校中軸線的西側,自動化學院3號樓406室。十幾平方米的室內,擺滿桌子,每張桌上都摞著半人高的書籍。這是關偉鵬最喜歡待的地方。

  “科研有種致命的吸引力,我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在華工這樣的平臺,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關偉鵬説。

  關偉鵬在電腦上演示自動化工程。新華網 何善福 攝

  奮鬥 青春是科學的“研”色

  關偉鵬,2012年考入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免試入讀自動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可見光通信、電腦視覺等方向研究。“我不滿足于書本的知識,想看看科研究竟是什麼,用一個寒假準備資料,繼而發表第一篇論文,這讓我確定自己喜歡並享受科研這條路。”關偉鵬説。

  科研道路上的淘汰率有多高?堅持幾年可能只剩一半的人了,關偉鵬的科研之路也不平坦。第一篇論文投了三次被拒絕了三次,“專家們覺得我的創新點不夠,我就不斷地更新、修改。”

  當第三次被拒時,他有過懷疑但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當時有專家提出的想法我覺得是不合理的,準備了材料反駁他,同時申訴,要求換專家重新審核。”通過和專家們的“斡旋”,第一篇論文在波折中發表。

  提及第一次論文發表,關偉鵬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從國家層面看,科教興國,我願意盡點力;從自身來看,我渴望被認可,如果全世界都能看到我的科研成果會覺得很自豪。”

  關偉鵬接受新華網採訪。新華網 何善福 攝

  感恩 用心打造“硬核”團隊

  關偉鵬覺得自己小小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是源自華工給予的科研沃土。“最開始做可見光通信,這是華工之前沒有人研究的領域,我沒有前輩,沒有案例,自己查閱大量文獻,瀏覽網站。”關偉鵬説。

  “華工是一個讓每個人的才華都能充分發揮的地方。”雙創孵化基地、雙創項目和比賽……從空間到技術,華工為關偉鵬提供資源、機會,讓他發揮。

  2016年,關偉鵬組建了由本科生組成的“R&C”團隊,“團隊和感恩的力量會讓我走得更遠。我希望做點什麼回饋學校,建立這個團隊説不定可以發現一兩個科研人才,這對國家和學校來説都是好事。”團隊成了關偉鵬的同行人,共擁有專利100多項、項目20個。

  對科研的探索成了他們生活的主心骨。“在2018年參加‘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的最後兩周裏,我和十幾個本科生們一起通宵‘決戰’,他們白天上課,晚上在實驗室,都毫無怨言。科研的魅力讓我們共同前進。”關偉鵬説。

  關偉鵬在做實驗。新華網 何善福 攝

  反思 走出“象牙塔”釋放科研生命力

  回憶實習的日子,關偉鵬感慨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高校的科研追求高性能,但對企業而言,也要考慮成本和性能的平衡,以及市場的需求。”

  實習前,關偉鵬把可見光定位技術運用到手機上,通過app的操作,實現定位,但是實驗簡陋,在參加比賽時,專家們表示看不懂。“實習時通過企業對市場的調研,發現市場不需要這樣的技術。”

  實習期結束後,關偉鵬回到學校,決定把可見光定位技術移植到機器人身上,這就意味著重新寫代碼,確定精準度。改進後的實驗更直觀,讓團隊在“大學生挑戰杯”參賽的201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了8強。

  關偉鵬介紹,“現在的無人餐廳採用機器人送餐,是在地上鋪設磁導軌,機器人沿著線路送餐,靈活性差,而且地面地板易受損。如果採用可見光定位技術,在餐桌上方的LED燈中植入晶片,在電腦上設定該餐桌燈的信號源,機器人能自己找到該餐桌。”

  科研這一路並不一帆風順,但科研之難,也抵不過“我願意”“我享受”“我渴望”“我喜歡”“我想”……“科研的道路肯定不會輕松,但我很慶幸我選擇了它,在充滿挑戰的路上披荊斬棘才是我所向往的!”關偉鵬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崔淩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苗山脫貧影像志——山間地頭的午餐
苗山脫貧影像志——山間地頭的午餐
多國海軍艦艇開放日活動在青島舉行
多國海軍艦艇開放日活動在青島舉行
藍花楹綻放春城
藍花楹綻放春城
皖南古村落 寫生好去處
皖南古村落 寫生好去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5311244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