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內蒙古寧城縣發展設施農業 特色農産品打開了大市場
2018-04-22 09:06:22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你看這茄子長得黑紫黑紫的,多稀罕人!”在內蒙古寧城縣一肯中鄉毛家窩鋪村的大棚裏,農民劉明啟正查看茄子長勢,“這段時間正趕上茄子上市,隔幾天就得摘一茬。”

  過去劉明啟守著幾畝地,咋種都不掙錢,這幾年政府引導調結構,靠種茄子,他家日子翻了身。劉明啟算了一筆賬:去年大棚産了7萬斤茄子,平均每斤賣了1.5元,除去種苗、肥料、水電等成本,純收入7萬元以上。看到效益好,村裏不少人都種上了大棚蔬菜。

  設施農業錢從哪兒來?政府投入真金白銀,讓農民放心種。縣裏出臺政策,對規模種植戶,每建1延米日光溫室,補貼180元,貧困戶建大棚,另外再補貼180元。兩年多來,縣裏共投入扶貧資金1.12億元,安排扶貧貸款1.75億元用于産業脫貧。

  防止産業一哄而上,寧城縣規劃先行,科學布局,菜、果、菇協調發展。在寧玖紅火龍果採摘園,火龍果已經進入盛果期,一個大棚年産5000斤,純收入達6萬元以上。目前全縣火龍果種植面積達500畝,食用菌年産量11萬噸,帶動45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科技為農業提檔升級。在傑宇現代高效農業科技園,一排玻璃建築引人注目,這是用來育苗的日光聯棟溫室,可實現從控溫、灌溉、施肥全程智能化管理。如今,全縣已有大型育苗工廠6個,年育苗能力5000萬株,優質種苗源源不斷地移栽到農戶大棚中。不少農戶大棚也裝上了科技 “晶片”,在三座店鎮喇嘛城子村李榮英的大棚裏,智能放風機根據溫度和降雨情況自動開關,他坐在炕上用手機就能監測大棚運作情況。

  合作社引領,讓農民更好地融入農業産業鏈。在汐子鎮特綠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民們正忙著育西藍花秧。合作社流轉200多戶農民的1600多畝土地。農戶出租土地,每年每畝能收入1000元,在合作社上班,每年有2萬元工資。去年縣裏扶持了38個合作社,拉長了設施農業産業鏈,吸納2萬多從業者。

  特色農産品打開了市場。寧城縣已有53個蔬菜産品獲得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寧城黃瓜、寧城番茄、寧城尖椒已注冊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縣裏與首農集團、上海江橋市場等10余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實現蔬菜進京滬。到去年底,全縣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43.6萬畝,形成年産蔬菜106萬噸、産值41億元的大産業。僅設施農業一項,就帶動農民每人平均收入4400元,佔到全縣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四成以上,帶動貧困人口1537戶、4576人脫貧。(記者 丁志軍)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楠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杭州人“愛在杭州”
新杭州人“愛在杭州”
空軍多語種宣傳片《戰神繞島新航跡》向海內外發布
空軍多語種宣傳片《戰神繞島新航跡》向海內外發布
烏蒙草原風光美
烏蒙草原風光美
繁花似錦
繁花似錦
01016006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72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