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暴裂無聲》 不是2.0版《心迷宮》
2018-03-22 07:47:14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宋洋(飾演張保民)

  ●姜武(飾演昌萬年)

  譚卓(飾演翠霞)

  2015年的一部小成本電影《心迷宮》,憑借出色的口碑讓觀眾記住了“忻鈺坤”這位青年導演。3年之後,他的第二部作品《暴裂無聲》即將于4月4日登陸全國院線。故事講述礦工張保民(宋洋飾)的兒子失蹤。三天後,律師徐文傑(袁文康飾)的女兒也跟著失蹤,他拿起電話打給他能想到的唯一嫌疑人——煤老板昌萬年(姜武飾)。于是,兩起本來毫不相幹的失蹤案意外地關聯到了一起。影片集結了宋洋、姜武、袁文康、譚卓等演員,相比上一部作品,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投資規模上都做了全面升級。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導演忻鈺坤,在電影上映之前,聊聊這部電影關于動作設計、選角等幕後故事。

  故事 不再拍非線性敘事

  《暴裂無聲》的劇本雛形比《心迷宮》還要早幾年,2011年導演忻鈺坤就構思出了《暴裂無聲》的故事框架,但發現不太好操作,“最初的劇本中有很多動作戲,還有追車戲,場面很復雜,不太有經驗能夠完成,並且融資也很難。”

  《暴裂無聲》依然是忻鈺坤比較偏愛的犯罪懸疑題材,面對之前《心迷宮》創造出的高口碑,忻鈺坤壓力巨大,“因為觀眾覺得《心迷宮》好在非線性敘事的結構和故事的精巧,所以大家覺得你下一部應該還是要繼續拍同樣套路的片子,拍一個2.0版的《心迷宮》,才是你應該走的路。2015年在改劇本的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我到底要不要去符合觀眾期待和預期?”

  《心迷宮》之後,有很多人找忻鈺坤拍那種非線性敘事的電影,但他看到劇本之後覺得故事很簡單,沒必要繞來繞去,最後變得非常冗余。“《暴裂無聲》也不具備非線性敘事的結構,從一開始建構人物的時候,我就認為這是三個人物、三條線索並行往下走的一個線性敘事,但它在故事的深度和復雜上,我覺得比《心迷宮》更上一層樓。”整部影片導演花了65天,在內蒙古去完成拍攝。

  動作 不需要打得很好看

  片中的主角張保民是一個“啞巴”,他不能用語言和別人溝通,更多的是靠肢體暴力去解決問題,所以需要大量動作戲。而導演特別喜歡韓國電影,覺得他們的動作設計很激烈又非常真實,就找到了韓國的動作指導李洪彪,他之前參與了韓國電影《老男孩》、中國電影《火鍋英雄》的動作設計。

  剛開始合作時,兩人在創作上分歧很大。導演對動作的要求是“不要打得很好看”,因為這不是一部動作片,並且張保民本身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雖然年輕時喜歡跟別人打架,但不懂任何套路和技巧,所以在設計動作的時候,“要把他那種笨拙和莽夫勁兒想辦法加進去。”動作指導李洪彪很苦惱,後來導演説就像“流氓打架”一樣。所以,觀眾看到片中張保民打架靠的更多是蠻力、蠻勁。韓國動作團隊也慢慢收回之前那種誇張、精彩的動作風格,還要保證有動感。

  電影中一場重要的動作戲,導演讓動作指導設計了一個他擅長的動作長鏡頭,“從張保民一進門就開始打,中間穿插很多人物的進出,真的特別好看。”然而,拍完之後卻沒法用。因為《暴裂無聲》不是那種氣質的電影,用這個長鏡頭就會覺得出跳,“前期太貪了,拍了大量動作鏡頭,最後忍痛減掉很多素材,還是用快速剪輯把整個場景的慌亂和錯綜復雜帶出來,讓張保民有那種彷徨的躲閃,如果他打得非常流暢,感覺就不對了。”

  角 色 解 讀

  用舌尖頂住上顎演啞巴

  片中飾演張保民的主演宋洋之前在徐浩峰的武俠片《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師父》中有過精彩演出,對于拍動作片並不陌生,但《暴裂無聲》最吸引宋洋的是片中的文戲——飾演一個不想説話的“啞巴”。宋洋跟導演探討角色時説,這個人物在舌頭上有缺陷,會不會在五官上看上去有不太對勁的感覺?導演之前從沒有考慮過,覺得如果能從人物的外形設計一種特定的形態,就可以幫助這個人物的塑造。忻鈺坤回憶説:“有一次宋洋在吃東西的時候,拿起一根骨頭卡住自己的舌頭,閉著嘴拍了張照片發給我。我感覺好像人物的一種愣勁出來了。然後我們試了很多種方案,最後決定讓他拍文戲的時候用舌尖用力頂住上顎,這樣就感覺嘴巴在使勁,讓角色變得不一樣了。”

  大特寫出鏡不給“正臉”

  為了邀請姜武來飾演片中的爆發戶昌萬年,導演稍微動了點小心思。最開始,姜武看完劇本之後並沒有很快答應,他當時正在蘇州拍戲,導演便親自去蘇州拜訪,讓美術和造型把昌萬年的造型、服裝設計以及他整個包間環境的設計全部列印成冊,將這些可視化的素材一並帶給了姜武。姜武看完後就答應出演了,因為這跟他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他之前以為這個角色是戴著金鏈子,弄個大茶杯那種。”

  片中姜武的出場時間不多,為了讓觀眾記住這個角色,導演給姜武設計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出場——不給正臉。導演給姜武這個角色的景別一直是局部的大特寫,就算給全景的時候角色也是戴著墨鏡,觀眾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是好人還是壞人,唯一能夠看清楚他表情和樣子的是通過記者的鏡頭。

  和導演見面,邊哭邊聊

  最開始導演在選角時根本就沒敢想能邀請到譚卓,因為角色的戲份很少,選角副導演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發出了邀請,結果換來了一次面聊機會。“在聊角色的時候,她就坐我對面,忽然眼淚就出來了,邊哭邊聊,我當時都愣了,她的情緒太強烈了。”當時譚卓就定下了這個角色,拿出6天時間拍攝。雖然故事發生在內蒙古,但是導演在地域上做了模糊處理,只是設計了一個北方的環境。所以在語言上,譚卓和導演商量用了一種偏北方的口音。在造型上,因為這個角色常年喝受重金屬污染的水,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所以造型師就將譚卓臉上的血色全部抹掉,弄成不健康的蠟黃色。

  採寫/新京報記者 滕朝 實習生 夏秋子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星星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壺口瀑布迎來“桃花汛”
壺口瀑布迎來“桃花汛”
春天裏的“文化符號”
春天裏的“文化符號”
櫻花開 迎客來
櫻花開 迎客來
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57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