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重慶:1811家民營企業精準幫扶1079個貧困村
2020-07-04 11:53:18 來源: 重慶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1811家民營企業參與,投入24.19億元資金,幫扶1664個村,其中貧困村1079個。這是從2016年開始至今年6月,重慶“萬企幫萬村”係列行動交出的“扶貧答卷”。

    “萬企幫萬村”係列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各區(縣)工商聯、各商會積極響應,引導民營企業、商(協)會組織參與幫扶,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東西扶貧協作等主要形式,動員民營企業參與到貧困區縣的脫貧攻堅中去,在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吸納就業、捐資助貧,為貧困地區賦予發展的動力和信心,為貧困群眾創造增收致富的門路。

    參與行動的民營企業中,有598家與576個貧困村簽訂了幫扶協議;有758家在貧困地區開展了産業幫扶,實施項目1068個,累計投入資金18.84億元;有1042家參與了就業扶貧和技能幫扶,幫助貧困群眾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有881家進行慈善捐贈,對貧困戶實施捐資助學、醫療救助、生活救助等。

    創新方式突破發展“藩籬”,多種形式助力脫貧攻堅

    在“萬企幫萬村”係列行動中,産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智力扶貧等多種扶貧方式在各貧困村落地生根。特別是以“農戶+基地+合作社+公司”為代表的創新扶貧模式突破了當地發展的“藩籬”,因地制宜助推各區(縣)貧困村脫貧致富。

    石柱縣六塘鄉山坪村曾經的貧困戶張庭樹就是受益者之一。

    2015年張庭樹開始種植辣椒,但因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全憑感覺種”“亂打農藥”,他的辣椒産量品質都不好。一年忙下來,6畝地只能掙幾千塊錢。

    2017年,張庭樹加入了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成為“萬企幫萬村”創新扶貧模式下的一員。

    自從加入了專業合作社,“種辣椒有技術員指導,種子化肥農藥統一採購,病蟲統防統治,種植過程中遇到難題還能求助專家。”張庭樹説,“我承包的165畝地現在一年賺十七八萬元不成問題。”

    除了深耕傳統産業發展,調整産業發展結構也是創新扶貧中的重要一環。

    石柱通過引進陶然居、勁力酒店、陳田螺等縣內外餐飲企業“對口幫扶”,讓中益鄉華溪村先鋒組偏岩壩9戶農戶開起了農家樂。同時,還幫助華溪村組建了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從事旅遊開發、中藥材種植和銷售、中蜂養殖、農副産品加工等業務。企業年底按比例給村集體及村民分紅,實現了“資金變股金”和“農民變股民”。2019年,華溪村實現農産品銷售收入212.3萬元,全村427戶農戶分得紅利。

    在秀山,不少貧困村也在“萬企幫萬村”創新扶貧行動中受益。

    秀山縣鐘靈鎮凱堡村是傳統的茶業種植基地,但因缺乏技術和市場資訊,茶業生産一直難以發展壯大。幾年前,秀山縣鐘靈茶業有限公司在這裏落戶,這一狀況得以扭轉。據統計,2017年—2019年,該公司投入2378.5萬元收購凱堡村基地鮮茶葉、金銀花等,每年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支付工資264.96萬元。如今,茶葉産業已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

    “幫萬村”也要“壯萬企”,雙贏格局帶動協同發展

    “萬企幫萬村”,並不僅僅只是“幫萬村”,也要“壯萬企”。在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同時,幫扶企業也不斷發展壯大。

    李曉紅就是回鄉投資創業的嘗試者。2019年9月,在石柱縣工商聯的帶動下,李曉紅決定回家鄉投資創業,加入到“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帶動鄉親鄰里實現脫貧致富。

    在石柱縣悅崍鎮和悅來村的支援下,李曉紅通過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流轉了86個農戶的150畝閒置地,分別種上了脆紅李、馬鈴薯、西瓜等經濟作物。李曉紅創立的石柱縣佳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以土地入股的村民按照每年每畝300元的標準進行固定分紅。同時,該公司還在當地招收季節性務工人員,增加村民就業收入。據統計,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已累計支付務工人員工資近10萬元。

    “我們在公司幹活,每天100元工資,既能掙錢,也方便照顧家裏,比起外出打工更劃算!”悅來村石坪組年過花甲的袁光財、唐興梅夫婦十分珍惜家門口的務工機會。

    將閒置地變為“致富地”,不僅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也使李曉紅的企業愈發壯大。去年冬季,李曉紅帶領務工人員在水果基地套種了140畝有機馬鈴薯,今年又套種了10畝西瓜。“將洋芋挖了之後,再種植紅薯、高山蘿蔔和水果蘿蔔,確保季季有收獲。”李曉紅説。

    在我市,企業和鄉村實現互利雙贏的例子還有很多。豐都縣鼎弘檸檬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613”土地入股分紅模式發展産業,即合作社佔6成、村集體佔1成、農戶佔3成,讓農戶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入企務工有薪酬、自願入股有分紅、企業增值有分成”的紅利。至今該合作社已累計幫助6個村的1946戶(其中貧困戶328戶)2000多個農民實現了增收,産業規模也從2015年的1500畝躍升到如今的9300畝。

    目前,豐都縣鼎弘檸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檸檬産業年産值達3000余萬元。該合作社負責人彭小華表示,下一步,還將打造集檸檬種植、銷售、粗加工、精加工于一體的産業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力爭三年內年産值達5000余萬元。

    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和貧困農戶捆綁式發展不僅解決了貧困戶不了解市場所需、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同時也有效解決了民營企業發展基地建設困難、無優質産品供給、企業用工荒等問題,促進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既“輸血”更“造血”,以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效

    “萬企幫萬村”,不僅要幫助貧困村民脫貧,更要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貧困村民返貧。

    一批民營企業通過把自身的資金、技術、管理、市場行銷等優勢與貧困地區的實際資源配置相結合,開發資源、投資興業,帶動了貧困地區的整體發展。

    一批民營企業按照新發展理念,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發展種植養殖業,通過流轉土地、標準化操作、精細化管理,實現高質高産穩定增收。

    一批民營企業採取“互聯網+優勢”,通過與其他單位合作,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對接市場,實現種(養)得上、長得好、賣得出、有收益的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少企業還對貧困農戶進行委託培養、集中培訓、技術指導等,讓其掌握科學的種植養殖方法,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武隆區忠容水果種植股份合作社的扶貧做法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為提升基地農民科學化種植水準,武隆區忠容水果種植股份合作社專門聘請西南大學、重慶市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來基地舉辦專題培訓班、講座、實地培訓,對脆桃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種植、管理技術進行講解、培訓,先後舉辦科普講座50余次,舉辦培訓班120余次,受訓1.8萬余人次。

    此外,該合作社還組織科技示范戶到外地學習取經,將先進經驗、管理模式等帶回基地,並在基地全面推廣應用。經過幾年的努力,當地農民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脆桃快繁技術、反光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農民戶均增收4萬元以上。

    目前,有2000余農戶已加入火爐脆桃科普基地,輻射帶動12個鄉鎮42個村。農民通過加入基地,種植風險降低了,技術水準提升了,經濟效益也提高了,“造血”式扶貧有效鞏固了當地扶貧成效。

    “有土地,有産業,有技術,村民致富就有門路啰!”忠容水果種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長申建忠信心十足地説。(記者 周尤 見習記者 何春陽)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9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