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評上評】整治期刊類假冒官網關鍵在正本清源
2020-08-12 16:22: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嚴正聲明:整治期刊類假冒官網刻不容緩!

讓老年人同樣能在網上唱主角

好“吃播”吃的是美食,品味的是生活

“説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任性而為的“野遊”

別把“入戲太深”當做網絡暴力的借口

……

  新聞速遞:日前,媒體曝光有假冒《讀書》雜志官網的山寨網站涉嫌存在學術欺詐行為。對此,《讀書》雜志相關負責人表示,幾年前就關注到有假網站收取“審稿費”,雜志方面採取了報案、投訴等多種措施,但假冒官網仍然禁而不絕,最終只能不了了之。實際上,類似打著期刊旗號招搖撞騙的假冒官網並非孤例,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家文學期刊密集發表公開聲明,呼吁投稿作者注意防范假冒官網。

  光明日報:期刊類假冒官網危害巨大,論文作者被引向假冒官網以後,輕則延誤論文發表、耽誤評獎評審,重則被騙取錢財、蒙受經濟損失,有的甚至連作品的智慧財産權也可能受到非法侵害。期刊假冒官網屢禁不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低,而監管的難度卻非常大。與此同時,很多作者並不具備辨識假冒官網的專業能力。深層次的原因是期刊版面資源緊缺,而科研院校、學術機構人員發表論文的需求又非常旺盛,這就為利益尋租留下了巨大的空間。綜合來看,不斷曝出的期刊編輯部“嚴正聲明”,警示整治期刊類假冒官網刻不容緩。關鍵之舉在于正本清源,一方面,要督促期刊編輯部嚴把論文品質關,查清內外利益勾連,剷除附著在期刊上的“審稿費”灰色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論文作者的教育引導,不走花錢買版面的捷徑,也就不會落入“請君入甕”的陷阱。與此同時,要明確整治期刊假冒官網的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指導和監管。

  新聞速遞:“只是在網上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怎麼‘奶奶好’就刷屏了?”據報道,在用戶平均年齡僅21歲的視頻網站bilibili(以下簡稱“B站”)上,89歲廣州老人江敏慈是最高齡的up主(在互聯網上上傳視頻的博主)之一,自今年4月發布了第一條視頻,三天粉絲量就突破了十萬。江敏慈錄制的一條題為《我90歲了,可以來B站做up主嗎?》的視頻,截至8月9日已有473.1萬的播放量。

  羊城晚報:江敏慈身上有兩個可貴的品質:一個是好奇,一個是好學。這種認真態度和專業精神,令人動容。江敏慈的鮮活故事告訴我們,盡管年輕人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但老年人同樣可以在網上唱主角。他們在時代飛速運轉的過程中力爭不掉隊,在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今天力爭不脫節,努力融入社會,不僅有存在感,更有獲得感。同時,也不應回避,在龐大的老年人中,還有一個沉默的群體,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無法充分享有互聯網紅利,對此不可無視,更不可認為他們就該被甩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他們有權利與時代同行,享受到互聯網新技術帶來的便利。老年人如何實現從“數字遺民”到“數字移民”的切換?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拿出不服老的勁頭。另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幫助,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落到實處。每一次互聯網轉型,特別是新技術應用,都會造成一大批“數字遺民”。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提前做好準備,幫自己的長輩適應社會變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新聞速遞:據報道,23歲的企業員工小劉是一位資深吃貨。他又高又壯,身高185cm,體重190斤。除了一日三餐,他還要保證下午茶和宵夜,是每天吃5頓飯不限量的“大胃王”。然而,最近一次體檢結果顯示,年紀輕輕的他得了骨質疏松症,而吃得多動得少導致肥胖是重要原因。

  錢江晚報:一些短視頻中的大胃王,暴飲暴食,看著大快朵頤,其中甘苦自知。飲食文化是短視頻和直播的一大熱門,各地吃貨極多。有人拿著手機給大家介紹當地的美食和飲食文化,展示市民生活,讓大家領略一下風土人情,也挺好的。但要真正做得好,其實並不容易,吃播作為一種傳播方式,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不能忘記了自己的責任。一些美食生活類節目之所以積下了良好的口碑,除了美食本身以外,還有對優秀文化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展現。現在很多吃播有意無意宣揚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明明吃不下卻硬撐;有人暴飲暴食,又催吐掉。這些行為不僅傷害自身健康,也在浪費社會資源,應該引起社會警惕。吃的是美食,品味的卻是生活。別讓大胃王式吃播,成為誤導不健康生活習慣的源頭,把浪費糧食當成一場演出。在美食節目中融入健康的生活理念,傳遞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吃播才會受到社會真正歡迎。

  新聞速遞:8月9日,四川阿壩九寨溝景區諾日朗派出所接警,稱在九寨溝景區有人迷路並有同伴落水。搜救成功之後,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依照法定程式對驢友們作出共計3000元處罰。

  南方日報:近年來,驢友遇險事件時有發生,先救援後處罰也成為各地的一致動作。但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罰款並沒有真正遏制住驢友冒險的衝動。甚至還有人表示不理解,提起行政復議。這從一個側面説明,對驢友處罰並沒有起到真正的警示和教育意義。一方面,違法處罰的成本太低。另一方面,許多人沒有正確認識“野遊”的性質,有的人誤以為出了問題有政府兜底救援,而且不用承擔任何救援費用,因此更加為所欲為。對此,需要有針對性提高處罰力度。從法律上看,“説走就走”雖然瀟灑,但突破了景區管理和保護條例的規定,是對社會公共秩序的挑戰,完全可以採取行政拘留等強制措施進行處罰。此外,出現類似驢友被困事件,要求當事人承擔必要的救援費用,可以對驢友冒險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先救援後處罰,充滿了溫情和善意。對于驢友而言,千萬不要誤讀了這種善意,更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新聞速遞:要説最近影視劇裏最“招罵”的角色,非《三十而已》中的“小三”林有有莫屬。同時,一些觀眾的怒火燒到了飾演該角色的演員身上,不少人在其微博下開罵,逼得這位女演員不得不關閉評論功能。

  北京日報:演員是演員,角色是角色,演得招人恨恰恰證明演員演技高,如此淺顯的道理,到今天還用得著再解釋?這類鬧劇中,如果説“入戲太深”是蠢,那訴諸網絡暴力就是壞。網絡暴力如同“消音的槍”,傷害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甚至釀出過現實血案,可以説是對公義與法治的公然踐踏。問題就在于,在如此嚴肅的事情上,很多人只拿“入戲太深”自辯,面對批評也是一副不屑一顧的神色。一些編劇還刻意編寫“爽劇”“惡角色”迎合戾氣,甚至行銷時還以“罵點”為賣點,頻頻以此捆綁上熱搜。某種程度上,這種融合著集體非理性的“平庸之惡”已經蔓延開來。《網絡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已明確各種網絡違法行為,也厘清了各方權責。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相關部門一方面要不怕麻煩,以案釋法、以儆效尤;一方面要想方設法降低執行門檻,便于法律亮出“利齒”。兩手發力,這股歪風才有可能剎得住。廣大網友也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網絡環境的營造者,都是環境變壞的受害者。今天網暴別人,明天就可能被人網暴。心存敬畏,我們與惡的距離才會遠一些。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評上評】整治期刊類假冒官網關鍵在正本清源-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635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