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徵信更要嚴把數據品質關
2019-06-11 09:14:36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筆者的支付寶賬戶裏有31.35元“總資産”,是之前“刷支付寶抽黃金”活動時獲得的幾毫克黃金獎勵折算。在這個“總資産”欄目裏,還有一個資産服務功能,用以評估當前用戶的風險類型。由于我的“總資産”持有的都是“中風險”産品,結果係統對我的理財資産解讀結論指針指向“風險偏高”的最右端。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31.35元是因為數額太小被長期閒置在那裏,對我的資産風險的實際意義可以忽略不計。對此,係統的結論可謂是“謬以千裏”。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這兩天媒體上再次熱議的“忘繳水電費會不會影響個人徵信”話題。今年4月,網絡上傳出徵信係統升級優化的消息。隨後有報道提到,新版徵信將納入更廣泛的資訊,如電信業務、欠稅、民事裁決、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低保救助等資訊,于是一些人就有了忘繳水電費會不會影響個人信用的擔憂。當然,從央行徵信中心有關負責人此前的解釋來看,以上擔憂顯然是多慮了。一方面,現有的徵信報告沒有變化,壓根不存在所謂的“新版”;另一方面,徵信係統的升級優化也主要在係統性能、更新頻率等,尚未採集個人水費、電費繳費資訊。另外,雖然央行徵信中心此前已開始探索採集“先消費後付款”的公用事業繳費資訊,但主要採集對象是4.6億沒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目的是幫助更多缺少信貸記錄的個人建立信用記錄。

  如此看來,那些擔憂者顯然是被不實資訊誤導了。然而,結合前面提到的支付寶個人理財資産風險評價案例,這種擔憂同樣值得關注。雖然兩個案例看似沒有直接關聯,但實際上折射了當下這個數據時代的一個共通隱憂:當越來越多的分析係統通過數據對信用、資産風險等對個人可能産生重大影響的事項進行評估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看似客觀、真實的數據所誤傷?正如人們對將忘繳水電費與個人信用掛鉤的潛在擔憂所反映的,一個人沒有及時繳納水電費,無論是係統記錄到的欠費時長還是金額,都是真實且客觀存在的,問題是一個人為何欠費,卻並不是係統一定能準確識別的,就好像如果因為租客忘記繳納相關費用,卻把信用記錄劃到屋主身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可見,部分人的誤讀雖然直接源于網絡不實消息,但這種誤讀的邏輯卻觸碰到了人們心中最敏感的數據擔憂。

  大數據時代,各種企業、機構總在千方百計收集數據,但不容忽視的是,如何讓數據更全面準確地反映被收集對象的真實情況。今年1月,四川一位高校教師因為“被法人”後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單,就生動地説明瞭在個人信用數據採集過程中,強化被採集人知情權以及建立恰當合理的採集、運用規則的重要性。國務院2013年出臺的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採集個人資訊應當經資訊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採集”,實際上就是對滿足被採集人知情權的頂層設計。落實這一規定,不能單靠個人定期查詢核驗,關鍵在于建構個人信用資訊發生重大變動時的觸發提醒機制。涉及到個人信用的採集運用方面,則應該通過細化規則來強化資訊的有效性、準確性,比如一個人多長時間未能及時繳納公用事業費用才構成失信?如何區分一個人因為自動扣繳賬戶余額不足未能及時繳費,和那些長期故意欠費者?

  央行徵信中心在回應上述社會關切時再次強調,將嚴把數據品質關,只有在確保數據品質和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切實將數據採集入庫並對外提供查詢。這種審慎做法,無疑體現了一種數據責任。這既是對當下部分人數據擔憂的回應,更值得其他機構組織借鑒。(子 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印尼:火山噴發
印尼:火山噴發
三亞受傷擱淺領航鯨死亡
三亞受傷擱淺領航鯨死亡
高原玫瑰芬芳四溢迎賓客
高原玫瑰芬芳四溢迎賓客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60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