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醫院,新生兒出生後,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預防接種證等跨部門的8件事就會被集中代辦;廣東省中山一院,患者通過手機APP就可以完成預約掛號、就診報到、自助繳費、結果查詢等多項功能;上海華山醫院,自費患者無需攜帶就診卡和身份證,通過自助機“刷臉”便可完成全流程自助服務功能;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可以與北京、上海等地大醫院的多位專家交流會診,為病人制定手術方案……
長期以來,傳統醫院“三長一短”(候診時間長、交費時間長、取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問題備受詬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看病體驗,成為群眾的“操心事”和“煩心事”。那麼,有沒有好的方式,可以省去排隊等候、重復繳費之苦呢?答案就是,向互聯網借力,讓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自2015年起,針對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反映最直接、最突出的問題,我國啟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建設智慧醫院。如今,“指尖上的醫院”正遍地開花,2018年統計數據表明,可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的醫院達到4100余家,可提供移動支付結算的醫療機構達到2777家,有效解決了“三長一短”等問題。
儘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當前所謂的“智慧醫院”更多體現在單個醫療機構內部。我們在某醫院的就診信息打通了,但如果換一個醫院,可能得從頭再來——這種現象説明的是,眾多醫療機構仍是一個個“信息孤島”,機構之間、區域之間、城市與基層之間,還存在明顯的“腸梗阻”。這導致看病是個“割裂”的過程,醫院無法了解和管理疾病的“前”和“後”,不斷要求重新做檢查化驗,不僅浪費患者的時間,也浪費醫院的資源。同樣的,公共衞生服務、健康檔案、診療信息之間掌握的信息碎片化,醫療、醫藥與醫保部門之間也有各種“堵點”,影響了家庭醫生、藥事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進展,不利於落實重預防的醫學要求。
如何打通醫療信息的“腸梗阻”?去年印發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給出了思路,即建立預約診療制度、遠程醫療制度、臨床路徑管理制度、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具體包括,要進一步增加預約診療服務比例,預約時段精確到1小時;要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力爭足不出戶就能看病;對於住院患者,要實現臨床路徑管理信息化,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對於所有患者,要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等資料和信息共享;要通過社會力量,滿足患者的種種新需求。簡言之,要有頂層設計思維,利用互聯網技術,統籌聯動各類資源,改造優化服務流程,滿足人民群眾便捷就醫需求。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隨着國務院明確提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方向,各地在改善醫療服務中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們的就醫體驗正變得越來越好。但仍然要看到,綜合了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人們對健康的要求正變得越來越高,對醫療環境也有了更美好的期待,只有以維護患者健康為出發點,持續不斷探索各類便民惠民利民措施,才能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扶 青)
-
互聯網醫院需補齊短板
鼓勵線下醫院實行“互聯網+”,開設互聯網醫院,能夠為老百姓求醫問診提供更多便利,讓醫院更“接地氣”。2019-05-21 09:13:23
-
大醫院“檢查排隊”考驗“分級診療”制度
只有進一步合理調整醫療衞生資源,分流病人,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2019-03-29 09:17:44
-
免費膠囊床提供了醫院公共服務樣本
膠囊床位的意義不僅在於給病人家屬提供了穩定舒適的休息空間,緩解了經濟壓力,更為他們帶來了心理寬慰。2018-11-21 09:33:4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