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好事怎麼會變成擾民煩事?記者在採訪中就碰到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某地扶貧考核過于看重報表和數字,基層扶貧幹部三天兩頭找群眾核實情況,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表格寫材料、合影拍照上傳打卡,用于真扶貧的時間和精力反而少了。搞“數字脫貧”,做表面文章,群眾反感這些“花式扶貧”,經常躲著不見面。
諸如此類給幹部添負擔、給群眾添麻煩的形式主義考核督查,在基層確有存在。比如痕跡管理重“痕”不重“績”,“責任狀”滿天飛,“完不成全員扣獎金”。片面考核督查、動輒簽“軍令狀”、盲目隨意問責等問題,看似雷厲風行、狠抓落實,實則是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中辦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的導向讓廣大基層幹部倍感振奮。
剖析形式主義考核督導的問題,庸俗的政績觀是重要誘因。一些人片面理解“負責”,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傳達精神、執行政策表面轟轟烈烈,實則不走心、不過腦。有的領導幹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只盯那些時間短、見效快、看得見的工程,追求立竿見影的“顯績”,對下級開展工作層層加碼,即便做不到也要追求“效果”。由此造成的落實難題、問責壓力,成了基層幹部的一種負擔。解決形式主義考核督導中的問題,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責任觀。
建立科學完備的幹部考核體係,營造以實幹看人、憑實績取人的選人用人環境,是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有效的指揮棒。考核應側重給予基層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更多發言權,多看看基層的評價,多聽聽群眾的心聲。考核內容也應更新,既考實顯績,更考準潛績,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潛績,以全面的眼光衡量顯績。在當前環境下,不妨給潛績以更多權重,盡快樹立唯實、務實的導向。不讓討巧者取巧,不讓辛苦者心苦。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圖一時之利、不逞一時之能,把心思花在實功實效、愛民惠民上,這應該成為任何工作抓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唯有如此,黨員幹部才能把自身“存在感”,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廣西柳州是工業城市,流經市區的柳江一度成了“納污河”。近些年柳州的決策者痛下決心建設污水收集、處理係統,全面治污終于使一江碧水重現。一位領導幹部説:“我們投入巨資治污,做的都是‘隱蔽工程’,是看不見的,但老百姓有獲得感!”其實,只要是用心去做,群眾就一定會看得見,一定會從內心由衷點讚。
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幹,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少搞形式上的東西,多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群眾嘗到甜頭,共産黨人的“金字招牌”一定會閃閃發亮。(張志鋒)
-
開會不是形式主義,文山會海才是
開會發文本身不是形式主義,文山會海才是。2019-04-19 08:47:46
-
警惕“碎片化”管理助長形式主義之風
記者在基層採訪發現,“碎片化管理”成了基層幹部群眾口中的高頻詞。2019-03-22 08:57:33
-
莫讓“問政形式”成為“形式”
2018-12-24 09:14:22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