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海歸”褪去光環是市場的理性
2019-04-17 09:03:18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海歸”回國求職時收到回復的幾率,甚至還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上了中國社交網絡的熱搜。一時間眾議紛紛,有人直言“扎心”,有人表示“不信”。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是因為它大大顛覆了人們的慣性認知。早些年,“海歸”基本相當于高素質人才的代名詞,“洋學歷”往往意味著高層次高水準,出國一趟都被稱之為“鍍金”,學成歸來那就是備受追捧的“香餑餑”。但現在竟然被國內普通高校畢業生比下去,“貶值”至此原因何在?有業內人士分析,有個性因素——一些“海歸”預期太高、眼高手低,又不安于在普通公司工作,跳槽頻繁;也有共性因素——留學生長期在外,對本土行業的發展不夠了解。總而言之,並非誰對“海歸”有偏見,而是當下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市場供應都在發生變化。

  假如説過去中國教育事業相對落後,“海歸”們見多識廣,自然深受社會青睞。但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與世界全面接軌,不少領域還走在了世界的前頭。無論是教育體係更新,還是商業市場變化,都給予了本土學生極大的知識增長和實踐歷練。與此同時,留學市場又亂象頻仍,“野雞文憑”等新聞不時見諸網絡,進一步將“洋學歷”拉下了神壇。正是這些變化多重發酵,推動著社會用人心態的成熟,不再唯“洋”是舉,而是唯“才”方用。

  “海歸”褪去光環,折射著人力市場的理性。用什麼人,關鍵看其能力素質與崗位要求的匹配度,而不在于學歷高低或者“土”“洋”之別。其實,本土畢業生也好,留學歸來者也罷,都不乏專心學業、全面發展的“驕子”,當然也都有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廢柴”。優勝劣汰是市場亙古不變的法則,要想始終佔據優勢位置,就得不斷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若説有什麼金剛不換的“護身符”,那也只能是自身能力。只要是卓越的人才,到哪裏都依然搶手。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今天的中國,經濟活力迸發,創業高潮疊起。只要擺正心態、認真錘鍊,就不怕沒有廣闊舞臺。(鄭宇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特色農業 別樣春管
特色農業 別樣春管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功勳園對外開放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功勳園對外開放
春滿肇興侗寨
春滿肇興侗寨
大山深處 鬱金香開
大山深處 鬱金香開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37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