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公號界”有點慌,“專注博主數據研究”的自媒體“阿尚叔”對杭州城市公號新媒體進行連續監測追蹤,發現“41個杭州號,32個(流量)異常”,其中不乏“全國500強公號”以及一些美食大號。值得欣慰的是,本地傳統媒體旗下的多個微信公號,監測“數據正常”,“仍然有著對‘真實’的堅守”。
所謂流量異常,其實就是涉嫌流量造假。比如有的公號文章,明明到了幾千點擊就已經後繼乏力,忽然又扶搖直上、短時間內點擊量暴漲;有的公號文章隔了一夜點擊量大增,感覺就像讀者都是在深夜打開閱讀一樣;更明顯的是,有些文章流量漲了,點讚(現在叫在看)一點都沒增加或增加異乎尋常得少……這些都屬于流量異常,而且可以肯定地説,多數都存在刷流量(造假)的行為。
公號刷流量,是自媒體行業公開的秘密,但以前很多人只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卻不一定知道情況多麼普遍,而“阿尚叔”通過抽樣調查,給了大家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公號刷流量不僅非常普遍,而且已經到了扭曲真實的程度。
當然,做公號的自媒體多數並不關心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講很簡單,只要流量好看,公號就有變現價值,廣告價格就能提高,財源就能滾滾而來。所以,這些公號會不惜成本購買流量,營造虛假繁榮。而對于投放公號廣告的客戶來講,無論是行銷機構還是企業公關人員,往往也需要這種虛假繁榮,否則,如果投放公號的流量太低,對廣告主或所在企業就沒法交待。于是,自媒體和廣告行銷機構就形成了某種共謀關係,一方虛增流量,另一方睜一眼閉一眼,你好我好大家好。
問題在于,一篇文章的點擊量,既呈現了內容的受歡迎程度,也反映了人們對話題的關注程度,如果摻雜了水分,就成了真實世界的虛假鏡像,會直接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客觀判斷。這是其一。其二,對廣告主來講,廣告費投放出去沒效果,這等于是無效行銷。雖然廣告投放不一定都有效果,但依托流量造假的投放卻肯定沒有任何價值,這就等于是一種自嗨型的廣告。
誠信是一個社會正常運作的基礎,也是市場交易的前提,微信公號流量造假既傷害讀者的信任,也損害廣告主(市場)的利益,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運營方式, 也是一種不可持續的行業發展方式。隨著資訊傳播方式的變革,自媒體越來越多,人們每天在手機上看公號文章、刷朋友圈,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大量自媒體發布的資訊,自然也不希望自己關心的所謂熱點消息、爆款文章,竟是通過流量造假炮制出來的內容。
因此,自媒體應有自覺意識,杜絕流量造假,擺脫自嗨式發展,內容平臺也應加大力度清理造假賬號,規避“劣幣驅逐良幣”效應,這樣才能有利于內容産業的良性發展。(魏英傑)
-
打擊流量造假需要全平臺治理
讓流量和數據真起來,互聯網及相關行業才能夠真正有一個健康的生態和未來。2019-03-26 08:56:25
-
打破流量迷信方能遏制造假之風
新媒體數據造假,跟過去我們熟悉的很多浮誇之風一樣,都是“粉飾造景”乃至政績工程。2019-02-27 09:37:24
-
“網紅”産品,靠流量更要靠品質
“網紅”産品不能只顧“紅”而忽略品質,還要從專注流量轉化為提高品質,進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01-23 08:56:5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