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有關“電子設備成癮”的話題持續引發了社會熱議。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過度沉迷手機、平板電腦使用的現象都不鮮見。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確會給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去年,“游戲成癮”被世界衞生組織正式列入精神疾病,顯示出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共識日益增多。有論者認為,正確管理“屏幕時間”,已成為每個現代人的“必修課”。
對很多人來説,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有其無奈的一面。以現在的智能手機為例,從資訊、娛樂、社交乃至網購、支付、出行,其功能覆蓋之廣、應用場景之多,遠超任何一件電子産品。所以,有關“電子設備成癮”的討論,不妨一分為二地看待。從社會交往的角度看,使用是“剛需”;從身心健康的角度看,限制使用也是“剛需”。如何在這兩種“剛需”之間找到平衡,正是管理“屏幕時間”的智慧所在。
怎麼管好和用好“屏幕時間”,很難有統一標準。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情況不同,對於“使用多久屬合理範圍”的理解,自然不會一樣。如果把“屏幕時間”管理變成了硬性規定,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行。因為時間變化非人力所及,任何形式的“時間管理”,都是在相對意義上談論,它們更多是一些有益提醒,其參考價值要大過操作的可行。因此,對管理“屏幕時間”的強調,就是希望每個人能在電子産品的使用中,養成健康的習慣。
一方面,可以從技術着手。如今,很多手機APP都推出了針對使用時間的統計和管理功能。一天下來,自己在手機上花去多少時間,這些時間又有怎樣的分佈,一目了然。在了解使用情況的基礎上,人們對如何管理時間、怎麼分配時間,就能心中有數。
另一方面,更好地限制電子設備使用,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畢竟,屏幕之外才是生活棲居之處。周末閒暇之餘,有越來越多的人結對成伴、三五相約,一起登山郊游、健身打球,不正是遠離成癮的最好方式嗎?當現實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那個屏幕裏的世界也就不會強烈地吸引我們。説到底,標本兼治還得靠健康生活方式。(毛梓銘)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