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約護士”不是共用經濟
2019-02-19 08:55:42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網約車、網約家政、網約按摩等各種“互聯網+”服務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人足不出戶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種服務。“網約護士”也是其中一種,它專門為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群體以及病人服務,減少了往返醫院的不便和排隊候診的時間。但是記者調查發現,原本應由試點醫療機構作為主體服務提供者,許多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第三方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卻介入了,護士可以私自注冊進行接單。

  現行的大多數“網約護士”APP,雖然曾一度被認為是新業態、新模式,但在監管上卻存在模糊地帶。特別是一些第三方主導開發的APP,其模式是繞過醫療機構,將護士和病人直接串聯起來。如《新聞縱橫》所調查的,某“金牌護士”APP自詡為“具有全科醫療資質的醫療護理機構”,由護士自行下載、自行接單,但護士注冊的時候,只需要上傳護士執業證和手持身份證照片即可。此後,平臺通過衛健委網站核實護士身份,並促成護士接單,抽成平臺定價的30%。有心人發現了,醫療機構從頭到尾都被排斥在外,護士轉頭給APP打工,醫院方面並不知情。由此導致的問題是,當護士前去診療的時候,他(她)究竟是代表醫療機構呢?還是代表APP呢?這個基本的問題不清楚,護士就涉嫌非法執業,APP也涉嫌非法營業,至于價格如何確定,怎麼保證醫療安全,出了問題算誰的,都無從談起。

  這顯示了“網約護士”作為一種特殊服務,現階段是不適合與現有醫療服務體係切割的,也是不能完全由市場供需所決定的。這也是這一波“共用經濟”所帶來的啟示。網約車、網約家政等服務,所牽涉環節較少、社會風險較小、權責相對明晰,可以考慮讓個人直接聯繫個人。但教育、醫療則不同,它具有産業鏈條長、專業要求高、社會風險大的特點,個人必須要依托于機構,才能和需求實現對接。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直接明確,由實體醫療機構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派出本機構注冊護士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這雖然沒有直接否定第三方APP,但思路已然很清楚:實體醫療機構才是服務的核心與關鍵,它的資質與能力是無法被取代的。可以預見,第三方APP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配合醫療機構需求,只做好信息技術服務即可。

  饒是如此,我們依然從“網約護士”無資質APP的研發熱潮中,看到這塊市場的巨大潛力。正如從“丁香醫生”APP等的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了線上診療的巨大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4億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萬左右,他們具有強烈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與此相比,我國注冊護士僅有350萬左右,無法覆蓋巨大的市場需求。無資質APP盛行,本質上反映的是供給不足的問題。創造更多數量更有品質的供給,一是要不斷完善職業培育體係,既要大力培養提供基本服務的護理工,也要發展能夠提供醫療服務的執業護士;二是要充分發揮護士的能動性,讓護士能夠自由執業、多點執業。現在許多護士都在醫院打工,無法下沉到基層,自身價值得不到施展。

  總之,讓互聯網有效助力醫療健康服務,才能更好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第三方APP不能直接繞過現有醫療服務體係,實體醫療機構也要順勢而為,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扶 青)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多彩民俗迎元宵
多彩民俗迎元宵
瑞士:放飛熱氣球
瑞士:放飛熱氣球
福建晉江:亮花燈 迎元宵
福建晉江:亮花燈 迎元宵
紐約唐人街舉辦新春大遊行
紐約唐人街舉辦新春大遊行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1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