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如何改變老年人的“易騙體質”?
2019-02-15 08:47:32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科普中國”官方微信一篇關于“麵包致癌”的文章,引發廣泛質疑。文章借醫生之口提出,小孩早餐經常吃麵包,過量攝入精細谷物會引發癌症。目前,該文已經在一片爭議聲中被平臺撤下。

  從“豆漿致癌”到“咖啡致癌”,再到“麵包致癌”,不知從何時起,以“致癌”為字眼的文章開始大量活躍在人們的朋友圈中。但事實上,這些聳人聽聞的“健康提醒”,往往是精心包裝的“健康謠言”。似是而非的理論,名頭莫辨的專家,再配以“轉瘋了!震驚了!99%的人都該看!”等標題黨式操作,流量是一路看漲,但影響是一地雞毛。統計顯示,微信用戶平均每天在微信平臺上閱讀5.86篇文章,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健康養生類。純屬好奇的點擊,未經核實的分享,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偽科學”的盲信者和傳播者。

  健康人人關心,也正因如此,健康資訊有利可圖。一些人魚目混珠,鑽的就是大家健康素養不高的空子。比如有人冒充專家,以“免費”作誘餌,借“權威”博信任,靠做講座來賣産品,專門坑騙老年人;或者只是學了點皮毛,就頻繁上電視、開專欄,宣揚各種偏方,不僅浪費患者錢財,更耽誤了他們看病治療的最佳時機。有人調侃,許多中國老人都是“易騙體質”,謠言都輕信,卻不相信自己兒女説的。這裏頭固然有老年人自身警惕性較差的因素,但因基本健康素養不足而滋生的“健康焦慮”“養生焦慮”,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個人健康素養的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根據自身健康需要,主動尋找並正確判斷相關資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當然,這樣説並不是逼著每個人都去當火眼金睛的專家。健康知識的積累、健康意識的培養,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更需要來自社會的合力。一方面,相關部門絕不能對這些熱熱鬧鬧的“偽科學”坐視不理,惟有鐵腕治亂方能夯實傳播的底線。另一方面,打消疑惑、安定人心的關鍵,是最大程度消除資訊的不對稱。政府部門和權威機構有義務用通俗的表達方式、靈活的溝通手段,多渠道公布資訊,幫助公眾增強對謠言的辨別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健康認知水準,化解掉那些不必要的焦慮感。

  健康素養的短板一日不補齊,各種各樣的“致癌論”就還有市場。改變“易騙體質”,讓成年人相信科學、了解科學,讓孩子們在尊重科學的環境中成長,培養足夠的判斷力,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砥)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雪中莊園
雪中莊園
貴州:舞龍迎元宵
貴州:舞龍迎元宵
中國圖書再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中國圖書再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櫻花怒放吸引遊人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櫻花怒放吸引遊人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11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