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方言走上銀幕點讚
2019-02-13 08:54:01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大年初五,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方言版在各地上映,四川話、河南話、陜西話、湖南話四種方言版本同大年初一上映的普通話版和廣東話版一起,為全國的觀眾講述了同一個關于“勇氣”的故事。方言影視劇總的來説並不是特別新鮮的事物,但一部廣受期待的電影同時推出如此多的方言版本,的確是一件十分值得關注的事情。

  方言能夠給影視劇帶來什麼樣的藝術效果呢?拿喜劇來説,按照人們一般的思維,恐怕方言對喜劇效果的強化作用是最令人期待的。的確,從最早的方言配音版《貓和老鼠》,到出現眾多方言角色的《武林外傳》,方言的使用都制造了良好的喜劇效果。但是,當筆者觀看了《熊出沒·原始時代》的方言版後,卻有一種意外的感受——方言帶來的並不是爆棚的喜感,而是一種比喜感更值得珍視的真實的生活感。

  方言跟喜劇效果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的人,並不會感覺到方言給他們的生活增加了喜劇感。事實上,方言帶來的喜感來源于反差,在本來認為只能使用普通話的語境中使用方言,形成了反差,從而産生了諧趣。因此,影視劇中方言的幽默效果説到底還是來源于方言和普通話之間較為明顯的區隔。

  從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角度來説,普通話和方言在語境上保持一定的區隔,在一些公共社會空間裏堅持使用普通話,是完全必要的。但推廣普通話數十年來,一些地方把普通話和方言完全對立起來的做法並不鮮見。不過,近年來,隨著方言資源保護利用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慢慢意識到很多時候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空間是疊加在一起的,比如學校是普通話的使用空間,但學校裏同樣也有教學之外的個人空間,在個人空間使用方言是生活的本來狀態,也是方言的本來歸宿。

  生活如此,影視劇也是如此。在文化多樣化的當代,在堅持健康價值導向的前提下,讓人們樂享生活是影視劇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一目標下,要求所有的故事都必須用普通話來講述是沒有必要的。方言是個人日常生活的語言,用方言來講述一個讓人樂享生活的故事,可以讓故事離生活更近。這恰是方言本質功能的體現。過去人們用方言給《貓和老鼠》配音,其實只是民間把方言應用于影視劇的原始嘗試。在《熊出沒·原始時代》中,喜劇效果的制造依靠的是劇情和人物形象本身,而方言的使用卻一如生活般質樸。在這個春節,很多地方的人們都可以全家一起去影院觀賞一場用自己的方言來演繹的電影,那種親切感就像過年飯桌上的親人們在用方言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當方言真正被用來講故事的時候,它就已經鉛華盡洗,走出了“原始時代”。事實上,講故事也正是對方言資源的最好、最可持續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作者:徐欣路,係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庫爾勒:越冬天鵝“鬧”新春
新疆庫爾勒:越冬天鵝“鬧”新春
“龍獅”共舞賀新春
“龍獅”共舞賀新春
早春時節農事忙
早春時節農事忙
河北:新春招聘忙
河北:新春招聘忙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410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