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安宮牛黃丸在拍賣行被拍出11萬元天價”的話題近日突然在朋友圈熱傳。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北京的確有門店在張榜高價回收牛黃丸,1993年産的“老安宮”回收價格為2000元一粒。而在拍賣會上,該年份的安宮牛黃丸成交價格為15750元一粒。但專家認為,“老安宮”的最大問題是真假難辨,就藥用價值來看,過期丸藥其藥效會衰減。(1月21日《北京青年報》)
自2017年以來,安宮牛黃丸就不斷升溫,“老安宮”價格一路飆升。一粒老藥丸拍出11萬元天價就發生在2017年4月,據稱這粒“老安宮”産于上世紀60年代,堪稱中藥界“古董”。據報道,1993年全球禁止對犀牛角的貿易和使用,因此之前産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宮牛黃丸身價大漲,像古董一樣越老越值錢。
但常識告訴我們:首先,但凡藥品一定有保質期,過期藥品再貴也不能吃;其次,藥品的核心價值是治病,藥品不是藏品,別以收藏心態投資藥品;再次,治病講求對症下藥,一切包治百病的“神藥”都不可信。此外,尋醫問藥要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別信朋友圈的偽科普。
在瘋狂的網絡行銷下,作為針對急重症的處方藥,安宮牛黃丸搖身一變,成了某些人家中常備、包治百病的“仙丹”。有些老人盲目跟風,將其當成了養生藥、保健品,一年四季沒病也吃;有人迷信老藥丸,不惜重金收藏,讓炒藥客賺了個盆滿缽滿。
處方藥濫銷濫用到這種程度令人觸目驚心。雖然專家曾多次提醒,處方藥濫用有致命隱患,也沒必要家中常備,但這些專業、理性的聲音在商家瘋狂的吆喝聲中顯得很微弱,應者寥寥。
近期,一批“神藥”走下神壇,有的藥企自此折戟沉沙、一蹶不振,也殃及中醫藥形象,代價巨大、教訓慘痛。在“神藥”人人喊打的今天,有人還在大肆炒作老藥丸,難道不怕出事嗎?
無論藥品生産企業還是零售企業都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按規定指導公眾合理用藥。監管部門加大科學用藥宣傳的同時,更應強化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管理工作,讓藥品回歸到治病的本性上來。(陳廣江)
-
消毒産品變身鼻炎藥,需讓違法者付出更大代價
公益訴訟雖然是積極作為,但從罰當其責的角度看,更有必要讓執法部門進行處理讓違法者付出更大代價。2019-01-21 09:00:38
-
別把藥企發展的早春當寒冬
當前的藥品行業已今非昔比,靠公關等手段立足市場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藥企面臨的究竟是早春還是寒冬,完全取決于企業自身。2019-01-03 09:29:07
-
“三七粉”變神藥,是誰在給違規背書
普通的保健品乃至食品能夠搖身一變為“神藥”,並最終成功俘獲消費者,權威機構的背書仍是最關鍵的一環。2018-12-12 09:09:0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