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限塑令”,規定當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商品零售市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十年後的2018年年底,廣州發布意見,提及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倡導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減少包裝性廢物。
“限塑令”已走過10年,用膠袋要付錢,這種觀念確實在許多大型商場深入人心。但是與這種環保倡議相抗衡的是,廣大中小型超市、店鋪和肉菜市場,沒過幾年,就重新廣泛把膠袋當做了銷售商品的標配。因此這些年來,白色污染並未從根源上減少。因為實施效果參差不齊,更沒有明顯的處罰案例,限用膠袋的理想被大大稀釋。
如今的現狀是,人們上超市鮮有自帶購物袋的,大部分是直接在埋單的時候加買塑料袋。許多質量良好的塑料袋可能還不用1元一個,相比于大單購物來説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因此,盡管膠袋不再免費,反而“培養”出一種習慣性消費,這在不少市民中相當有市場。
既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塑料袋已經成為大型超市一項穩定的收益,不提供免費膠袋也不再會嚇跑客人。那麼廣大商家自然也不會再有動力去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相反,提供有LOGO的質量好的塑料袋還能反復使用,起到明顯的品牌宣傳效果。
可見,在市場供需雙方的共同消解之下,限塑令已經很難起到當初的效果。一方面是環保袋的泛濫,成為家家戶戶新的“廢物”,另一方面,塑料袋的使用在買賣原則下繼續盛行。如果要真正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行政手段是很難奏效的。畢竟使用塑料袋不等于立刻污染環境,遠沒有控制公開吸煙那麼迫切。何況很多超市還自稱其塑料袋是“可降解材料”。這就讓行政部門更不容易展開處罰。
要限制消費者行為,始終要回歸到經濟手段。這就意味著必須增加使用塑料袋的成本。比如使用塑料袋,埋單就要自動生成附加一定百分比的支出,類似常見的餐飲“服務費”。此舉短期內必然很容易引發消費者的心理抗拒,甚至影響超市的口碑。但是如果有關部門在背後持續發力促成的話,那麼將來還是有可能形成行規的。至于消費者,因為有了這個明顯負擔的增加,相比于直接購買袋子,也更會有一種交“環保稅”的直觀感受。
當然,要實現真正從源頭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首先還是要消滅廣大肉菜市場中出現買菜必有袋的情形。其次,就要在經濟上真正增加購買負擔,才能讓消費者形成明顯的心理對比,進而産生反省,重新約束自己的不環保行為。(耀琪)
-
外賣盛行,限塑政策要打補丁
近日,商務部等部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領域和企業過量使用塑料包裝,白色污染問題有抬頭趨勢,電子商務綠色包裝技術和管理規范行業標準將在近期發布。2018-07-20 08:45:12
-
十年限塑,更需要反思消費行為
當我們購買外賣時,為什麼就不能將食物倒入我們自己的器皿之中?2018-05-29 08:57:41
-
從問責入手再塑強監管基礎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違法違規套利等亂象仍然比較突出,問題的背後往往涉及權錢交易,從問責入手,劃定金融行為紅線,確定行為人的權責邊界,可以將金融業務最大限度納入合法合規的范疇,再塑強監管的基礎。2018-05-07 08:35:22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