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有害APP就該統一監管
2019-01-04 09:17:57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將最新的互聯網技術、智能設備運用在基礎教育當中,已成為近年來的趨勢。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學習類APP被曝含有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以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對此,教育部明確發出通知,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根據要求,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要把好選用關,並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

  不可否認,學習類APP對于教學有一定好處,比如教師批改作業更加方便,學生也能針對性地強化訓練。但總體來説,問題也不少。有媒體調查發現,“課外輔導”幾乎是所有學習類APP的共同特點,非但不能達成“減負”效果,反而有為學生“增壓”之嫌。對此,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曾聯合要求“原則上不布置電子作業”。這次教育部再度出手整治學習類APP,顯然是認識到其問題不止于“增壓”,而是“有害”:有的APP開設了朋友圈,內設“小學自拍交友”“暗戀心事房”“異地零距離”等板塊,甚至公然涉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的整個作業過程就在一堆遊戲裏,名曰“趣味學習”模式,極易把小孩子帶到“溝”裏去;有的號稱免費,但要麼內置鋪天蓋地的廣告,要麼需要解鎖才能完整使用。2018年,國家網信辦下架關停3469款APP,其中不乏一些有害學習類APP。

  這些問題之所以廣泛存在,從根本上來説,是學習類APP作為一種新鮮事物,此前並沒有納入監管視野。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是,既然某些APP是有害的,那到底是怎樣進入校園的?誰批準通過的?又是誰負責資質審核?許多案例表明,引入學習類APP不需要備案審查,學校就可以統一組織或要求,甚至某個課堂老師也可以自行推薦。這種進入方式決定了許多APP沒有資質,甚至自己審核自己的內容。此次教育部的規定,就是劍指這一監管上的空白。在資質審查上,要求統一納入管理,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不得作任何推薦;在內容審查上,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定期檢查、掌握APP內容變動和更新情況,發現有害資訊及時處置;在進入方式上,要求各地明確監管責任和辦法,嚴格控制數量。這幾項措施落實下去,學習類APP才算是正式步入了監管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沒有“一刀切”地禁止所有學習類APP,而是提出逐步建立使用管理上的長效機制。這是認識到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有一定作用,不能一味排斥。但如何引進,如何使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筆者以為,探索的方式可以有多樣性,但大體原則應該是“傳統學習為主、APP學習為輔”,不能過度迷信學習類APP的作用。原因有二:從學習效率的目標出發,還沒有證據證明中小學生使用APP比紙質學習更有效率,它可能方便了老師批改作業,但不一定能讓學生深刻習得知識。況且,小孩子更重要的是習慣培養,紙質學習能保證注意力的集中、思考更有深度,這是電子設備取代不了的;此外,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有其特點,國家衛健委曾建議電子産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即著眼于“近視防控”的目標。

  將學習類APP統一納入監管視野,不僅可以清除一些不合規范的APP,而且可以釋放出正確的導向作用。隨著通知落實,市場必將深刻意識到,基礎教育不是賺快錢的賽車道,只有真正在學習內容和方式上創新,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教育關懷和社會責任,學習類APP才會有光明的未來。(扶 青)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 把校園APP管起來,不能只盯著老師
    關鍵就在于要堅決防止有害APP進校園,同時發揮好教學類APP的優勢,使得APP與教育相得益彰。
    2019-01-04 08:58:51
  • 禁止有害APP進校園須建立長效機制
    這次《通知》主要針對如何禁止有害APP進校園,強調的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的責任,而家長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2019-01-03 08:51:57
  • 誰來對App過度收集個人資訊説不
    手機App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應用,每個人的智能手機中都安裝了各類App,這固然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娛樂更豐富、閱讀更便捷。
    2018-11-30 08:43:5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哈爾濱:精美絕倫的冰雕藝術
哈爾濱:精美絕倫的冰雕藝術
世界冰雕好手盡展“嚴寒”之美
世界冰雕好手盡展“嚴寒”之美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山西運城鹽湖綻放美麗“硝花”
山西運城鹽湖綻放美麗“硝花”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94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