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莫讓“問政形式”成為“形式”
2018-12-24 09:14:23 來源: 錢江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據《湖北日報》官微消息,12月21日下午,認證資訊為“仙桃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微信公眾號“沔水清風”,發布了“關于全媒體問政涉及人員、涉及企業處理情況的通報”,共7人被停職,其分別來自仙桃市安監局、水産局、交通運輸局、文廣新局、物價局、農業局綜合行政執法局6部門。通報還提到,有關人員涉嫌違紀問題,待組織調查後再予處理。

  此事與所謂的“小紙條事件”有關。據相關報道,上述6部門正是此前一天,在仙桃市全媒體電視問政上接受考試的6家單位。仙桃市委書記胡玖明當時手寫一張小紙條,要求主持人現場宣讀——“回答的局長,不要搞大話、空話、套話,離題萬裏,令人生氣”。

  此事在輿論場上引發熱議,與外界對電視問政的關注與興趣有關。雖然電視問政不算是一種很新鮮的政務公開和監督形式,但只要某地的電視問政經由媒體報道,都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關注,這也足以説明其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電視問政的最大意義在于它打破了政府部門和政務行為在一些人眼中的神秘感,外界對權力運作方式的錯誤揣測會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它讓官員與群眾可以通過電視媒介實現面對面交流。官員的語言、語氣乃至表情,都會成為政府形象的一部分,這顯然對官員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那種佔著位置不做事的庸官,在電視問政中就會暴露本相。如果其確實無力為人民服務,也會被問責乃至淘汰。由此,行政隊伍中就更容易形成一個透明公開的民主氛圍,形成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淘汰機制,這些都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不過,電視問政的具體形式和反饋機制,仍有很多值得商榷之點。比如,電視問政在何種程度上影響政務?如果只是一陣風式的“表現”,或者“點到為止”的評議,是否真的能有助于政務進步呢?再者,電視問政的參與者是否可以更多呢?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電視媒介的影響力受到衝擊,能否將電視問政的形式與新技術平臺結合,實現網絡問政或直播問政呢?

  換言之,電視問政只是一種形式,最關鍵還是電視問政背後的民主監督的精神,以及對公民知情權、參與權的尊重。實現電視問政的功效,需要真正體現問政的“辣味”,拒絕不痛不癢的表面動作,並從電視問政開始,逐漸解決發現的問題,追查相關人員的責任,讓它成為民主監督的一個渠道。因此,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電視問政精神在各地的體現,當這類事件不再成為媒體追蹤的新聞,而是成為無比尋常的現象的時候,或許才真的説明我們的政府治理現代化達到了新的高度。(子知)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趕制宮燈迎新年
趕制宮燈迎新年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389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