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偷漏稅高片酬亂象必須遏制
2018-10-16 08:53:30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個時期以來,影視作品一味地追求收視率,影視劇制作費也是水漲船高,尤其是知名演員的片酬更是天價。早在2011年,《光明日報》就發過一篇題為《“明星片酬暴漲”之怪現狀》的報道,直指明星比待遇、擺“大腕兒”的不良風氣,並説“一兩年前,如果哪位明星片酬達到20萬元一集,業內便已經覺得高到不可思議。”確實,此前紅遍大江南北的《士兵突擊》演員片酬只有5000元一集。以電視劇為例,在當時已經讓人覺得“飛得比天還高”的明星片酬,在短短幾年後,已從一二十萬元飆升到上百萬元——2017年,在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制播年會上,集團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直言,“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拿走2億元片酬”。

  “演員請不起了”幾乎成為所有制片人的抱怨,而即使在這樣的天價片酬下,回報給觀眾的卻依然是男女主角一起對戲不超過10天、替身無處不在、演員對著綠布演戲、對戲大量依靠摳圖、演員不背臺詞直接念數字充口型。這樣嚴重缺乏誠意的表演,以及各種“霸道總裁”“瑪麗蘇”“大女主”,段子堆砌、空洞無物、淺薄粗鄙、嚴重脫離生活的概念化套路化的影視劇充斥著熒屏。天價片酬卻不能帶來匹配的文藝作品,這種愈演愈烈的怪現狀不能不引起我們反思。

  當天價片酬橫行,其必然壓縮影視作品大部分制作成本,導致拍攝時長、編劇、燈光、道具、美術、場景等這些重要環節大打折扣,最終造成影視作品品質下降。另一方面,天價片酬而非藝術成就,也開始成為藝人追求的終極目標。當一個行業籠罩在“拜金主義”氛圍中,資本逐利的天性就會消解影視創作的主體,而片面地使明星成為最醒目的價值符號。

  觀眾不會在膚淺的娛樂上得到真正的滿足。渾然天成別具靈韻的文藝作品,遠離浮躁、鑄心立魂、“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肥沃”的文藝工作者,關注人民深層的精神情感、刻畫偉大民族和偉大時代的動人心魄的優秀史詩,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薄精神力量的文藝高峰,才有長久的生命力,才能夠得到觀眾的由衷讚賞。

  一個基本原理是,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丟開一個民族的文化需求。我們不能想像,古今中外,有哪一個民族,可以脫離自己民族文化的支援而生生不息綿延至今。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説過的,“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當前,為以影視圈為典型的文藝界去浮躁、降虛火便是為文運文脈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方向。不久前五部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彰顯著黨領導和改進文藝工作的魄力與決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扎根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展現用心、用情、用功的時代作為。

  在這樣一個乾坤清朗、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們無論登高眺遠,還是憑欄馳目,尚有前人以“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做”的態度與精神,留給我們諸如“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樣讓人吟來口角噙香、豪情萬丈的文化珠玉。去浮躁、降虛火,潛心打磨、砥礪切磋,我們奉予後人的歷史記錄才能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作者:孫江,係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 莫讓影視品質為“天價片酬”買單
    備受詬病的影視藝人“天價片酬”問題,終于受到了來自業界的強有力回擊。
    2018-08-14 08:52:28
  • 限制“天價片酬” 呼喚更多“良心劇”
    監管部門三令五申、積極引導,行業協會主動約束、明確要求,都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但要想真正解決“天價片酬”問題,關鍵還得靠市場。
    2017-09-27 08:47:35
  • 天價片酬現市場畸形
    對文藝界而言,治理天價片酬迫在眉睫。這是影視劇片酬回歸理性的現實需要,也是確保文藝創作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7-02-28 08:55:2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色豐收稻飄香
金色豐收稻飄香
廈門湖裏區:特區發祥地的新征程
廈門湖裏區:特區發祥地的新征程
貴州興義:多彩熱氣球點亮夜空
貴州興義:多彩熱氣球點亮夜空
“胸懷地球”的浙北小鎮
“胸懷地球”的浙北小鎮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56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