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公示錄用名單“落差”源于學歷歧視
2018-09-20 08:58:0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9月17日,有網友在微博貼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度擬接收境內院校應屆畢業生情況公示》截圖。這張圖隨即引發網友熱議,原因是在公示的錄取名單中,有一名來自紹興文理學院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女生,她與名單上其他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的畢業生存在巨大的“落差”,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也許這名網友發這一截圖,也是好奇于這巨大的“落差”。當然,他發截圖的用意,也有可能是突顯紹興文理學院的畢業生有多牛,但是,從網友們的反應看,更多懷疑是不是存在“蘿蔔招聘”,否則,這名來自非985、非211、非“雙一流”,甚至非一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怎麼可能入圍錄用名單?

  是不是存在“蘿蔔招聘”,還有待有關方面澄清。但不管事實如何,一遇到反差巨大的錄用事件發生就本能地認為是“蘿蔔招聘”,可能與公眾中普遍存在的學歷歧視不無關係。

  雖然針對用人單位的學歷歧視問題,我國社會輿論一直加以質疑,但是,當用人單位錄用了一個“意料之外”學歷的畢業生時,卻被懷疑是不是“內定”,可見包括質疑的社會輿論在內,也是按學歷識人,這只會強化唯學歷論。我國要建立新的人才評價體係,必須打破唯學歷論,而打破唯學歷論,需要消除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學歷情結”。

  近年來,為消除學歷情結和學歷歧視,我國正在推進教育管理和人才評價體係改革。比如,在高考改革中,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確提到取消高考錄取批次,到2019年,我國已有上海、浙江、山東、廣東、北京等地全部取消一本、二本批次,所有本科院校都在同一批次招生。按這一改革,我國將不再存在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的概念,所有本科院校都是本科院校,在選擇學校時,不應該再看學校的身份標簽,而應關注學校本身的辦學品質和特色。但是,雖然有這樣的改革,在很多人的內心中,還是把大學分為名校、非名校,一本、二本、三本的。

  這一方面是因為改革還在推進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深化。在取消高考錄取批次之後,我國高校還有985、211、“雙一流”等身份標簽。雖然國家一直要求淡化身份標簽,但因相關教育工程、計劃的存在,學校還存在事實上的身份標簽。因此,要引導社會轉變教育觀和人才觀,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淡化學校的身份標簽,消除學校的身份等級,讓每所大學平等競爭,辦出自身的個性與特色。

  而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存在每個人潛意識中的根深蒂固的“一格一格降人才”的學歷人才觀。在評價一個人時,只看學歷、資歷、身份,而不是關注其本身的能力和素質。針對我國正在推進的打破唯學歷論的人才管理和人才評價改革,不少人不以為然,覺得學歷還是評價人才最有用的標準,而且,不但要看最高學歷,還要看第一學歷。這種陳舊觀念的存在,會堵死每個人多元成才的道路。唯學歷不但會制造基礎教育的名校情結、教育焦慮,也會制造低學歷者的挫敗感,以及高學歷者錯誤的自我優越感,最終大家都會深受學歷所累。意識到這一點,每個人都應該檢討自己內心深處存在的學歷情結、學歷歧視——包括歧視他人與自我歧視。 (熊丙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
日本民眾集會抗議新安保法
日本民眾集會抗議新安保法
長沙:焰火照湘江
長沙:焰火照湘江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試捕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試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45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