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賣女救子”:賣慘式求助當慎用
2018-08-11 08:48:01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怪招一出,立馬見效。長此以往,互聯網個人救助將變成各種比慘——就如同胸口碎大石的街頭表演。

  因4歲的兒子患有白血病,無力負擔治療費用,父親在成都一地鐵口舉起了“轉讓女兒救兒子”廣告牌……這兩天,男子“賣女救子”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孩子母親介紹,家裏六口人,“平均每個月家裏有七千左右的收入”,但相對孩子的治療費用仍捉襟見肘。談到為何會“賣女救子”時,當事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舉只是希望能引起社會關注,並非真的要“轉讓”女兒;透露“是和某網絡募捐平臺的工作人員一起想的主意”。

  在該事件中,我們無需苛責當事人,身陷厄境的他們“向噱頭要出路”,可以理解。若非沒有太多選擇,他們或許也不至于劍走偏鋒。從情感層面講,我們也理應對其境遇心懷悲憫。

  但就“賣女救子”噱頭而言,這已不只是“欠妥”。“賣女救子”不是一般的賣慘,還有自我貶損、歧視女孩等多個違反現代倫理的因素在其中。所以其動機可憫,其手段卻不可鼓勵——作為求助者,需要的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個體之間基于共情的互助,而非以人格尊嚴受到貶損為代價的“求關注”。

  如果罔顧倫理道德,只用叢林法則式邏輯考量,這起“賣女救子”事件興許應被奉為傳播學上的個人求助成功案例。據家屬介紹,“賣女救子”的策劃出來前,他們家在某平臺上只籌得了1萬多元,策劃引起轟動後,迅速增長到了4萬元。

  怪招一出,立馬見效,可以推想,如果放縱這樣的事情不理,未來的互聯網個人救助將變成各種天方夜譚的大秀場,求助者為了獲得快速的救助而無底線比慘——就如同胸口碎大石的街頭表演。

  當下的社會大眾不都是低俗的審醜群體,很多人看到該事件的第一反應仍是強烈的不適;甚至有求助平臺終止了該項目,暫停提現。這樣做,看起來對著急用錢的家庭來説不夠公平,但長期來看,為個人求助建立道德倫理的底線無疑尤顯重要。

  在互聯網募捐平臺上或有些論壇貼吧裏,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求助項目出現。對處在困境中的個體家庭來説,得到救助的機會並不是完全公平的。在互聯網平臺上,有更好的圖片和文案能力的家庭,有更廣泛社交網絡人脈關係的家庭,即便不是最貧困的人群,往往也會有好的效果。

  在賣女救子的個案中,當事人只是個普通工人家庭,想在諸多求助者中脫穎而出,拿出最激進的賣慘,一方面制造成為奇觀事件引起互聯網的傳播,另一方面激發捐贈人的同情心,的確是種“策略”。

  但這樣下去會形成兩個極端——有社交能力、表達能力的家庭或敢拉下臉面比慘的家庭,或許能通過互聯網的工具放大自己的求助;這是公眾能看到的,公眾看不到的,則是更多的家庭被逐漸排斥在網絡求助之外。這是目前網絡求助中已經出現的苗頭。

  慈善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支撐,就容易滑落成為表演家的舞臺,這是現實規律。這起“賣女救子”事件中,涉事家庭的苦難是真實的,但賣慘噱頭損害倫理的行為模式,則不值得肯定。這本質上也對社會保障和救濟機制提出了要求:應該讓有需要的人得到真正的幫助,而且是站起來得到幫助。(姚遙)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美國加州山火肆虐
美國加州山火肆虐
熱帶低壓致海南普降暴雨
熱帶低壓致海南普降暴雨
新疆:瓜果飄香
新疆:瓜果飄香
烈日下的“飛機守護者”
烈日下的“飛機守護者”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25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