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許多觀眾發現各大視頻網站影視劇數量激增。仔細一看,那些打著“網絡獨播”旗號的各種劇集,許多都是之前大肆宣傳“上星入視”的電視劇,甚至連一些有大明星、大制作加持的熱門IP劇也“屈尊其中”。
對于電視劇扎堆兒涌向視頻網站,有業內人士直言,是因為積壓太嚴重。播出平臺轉移的背後,是國産劇市場瘋狂“去庫存”的現實。據統計,目前國産劇年産量超15000集,但最後能在電視臺播出的只有9000集左右,産能嚴重過剩。加上電視臺審核日趨嚴格,比如對于越刮越猛的古裝玄幻風,相關部門已祭出“限古令”,這些都導致臺播難度急劇上升,本就供大于求的國産劇特別是爛劇更“難見天日”。毫不誇張地説,不少電視劇的殺青之日,就是其進入“冷宮”之時。為避免投資打水漂,許多電視劇放棄苦等多年的電視臺,紛紛轉身投網“自救”。
不過,網播就是積壓劇的救命稻草嗎?非也。整體而言,相較走量,國産劇的創作並不走心。市場看似繁榮,實則充斥著滿滿的套路:要麼盲目追捧顏值,臺詞靠配音、特效憑摳圖;要麼過度迷信IP,劇本內容這抄一句、那斂一段,分分鐘攢出注水雷劇。
浮躁的創作生態之下,質量怎能在線?大量積壓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那些積壓劇集,即便轉成網播,絕大多數也因質量欠佳而應者寥寥。很多視頻網站負責人直言,“不會一直當冤大頭和接盤俠”,以後購劇會加大質量審核力度,在版權協議方面加入點擊率等保底條款。不難看出,轉網並不能帶來爛劇的春天。
層出不窮的爛劇,拉低著觀眾期待及整個行業的水準。有人調侃,看完新版《流星花園》,我欠郭敬明一個道歉;看完新版《笑傲江湖》,我欠于正一個道歉。當爛劇屢屢突破下線,以至于稍有出色表現的劇目,都在同行的“給力”襯托下叫好叫座,被奉上掌聲一片。當爛片成為常態、佳作成為稀缺,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國産電視劇的整體制作水平不斷下滑,現象級電視劇越來越少。想要改變這一切,當務之急顯然並非給爛片找出路,而是壓縮産能,倒逼國産劇作提升質量、打磨精品。畢竟,品質才是一個作品無法撼動的生命線。
優勝劣汰是市場鐵律。粗制濫造或能騙得一時,但必然無法贏得一世。沒有人願意做爛片的接盤俠,不走心的作品,最終一定會在大家的用腳投票中被徹底拋棄。(范榮)
-
電視劇市場亟待國産好劇提振
一部劇成功的關鍵只能在于作品本身。2018-07-13 08:15:03
-
市場熱推的懸疑類網劇緣何風光不再
創作生産環節盲目跟風、扎堆上馬,劇集品質必然無法得到保證,這是導致懸疑類網劇風頭銳減、風光不再的主要原因。2018-08-02 08:34:17
-
健全監管機制,倒逼“注水劇”瘦身
近年來,電視劇注水現象日益增多,一些電視劇為了拉長劇集,生硬地加戲,一個用20集就能講完的故事,非要用50集甚至80集來完成,制片方和播出方賺得盆滿缽滿,受煎熬的卻是觀眾。2018-06-13 08:24:27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