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幹擾環境數據監測獲刑 數據造假者該醒醒了
2018-08-10 08:56:5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因幹擾環境監測數據,山西臨汾一批人被問責入刑,而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也被生態環境部和省政府二次約談,該負責人表示,第一次約談“如芒在背,如坐針氈”,第二次約談“痛定思痛,狠抓落實”。

  這話説的不虛,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人為“制造藍天”,影響國家環保決策之痛當如芒刺針氈,扎在心頭坐立不安。痛定當思,思考如何真抓實幹,讓當地百姓不再深受環境污染之苦。

  説起環保數據造假的套路,《半月談》曾總結過數據造假的七大“障眼法:其一,偷梁換柱、企業篡改偽造數據;其二,“陰陽臺賬”避監管,兩本數據哄騙人;其三,暗度陳倉,斷污水注清水蒙混過關;其四,為獲好數據,給監測探頭“戴口罩”;其五,虛假達標,“污染有多大的腳,就用標準做多大的鞋”;其六,不及時公布數據,該監測的不監測;其七,乾坤大挪移,檢測點搬出重污染區。

  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但是,環保數據造假的重災區,往往不是大城市,反而正是那些面臨能源結構、産業結構、運輸結構轉型困難的經濟不發達地區。越是霧霾長年籠罩的地區,越凸顯重現藍天白雲之可貴,可如果天還沒藍,數據卻先“亮眼”起來,這種自欺欺人的小伎倆,百姓抬頭看看天,就能明白造假的數據“水分”有多大。既沒法欺上,又沒法瞞下,只能騙得一時的環保數據造假,不僅讓環保監測的權威性蒙塵,更讓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蒙羞。

  今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建設”幾個字首次寫入憲法,成為國務院行使的職權之一,可見,生態文明已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既是留住綠水青山的前提,也是百姓生態宜居的保障,更是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千年大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有極個別地方的官員,動歪腦筋、出餿主意,不去認真落實環保整改的要求,反而“花式造假”,妄圖用注水失真的假數據,對抗一查到底的真檢查,甚至認識不到自身行為已經觸犯法律,這未免太過幼稚和無知。

  回顧近年來,個別地方為了“粉飾”環保監測數據做的努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某些地方的霧炮車長年在空氣品質檢測站附近“溜達”灑水去霧霾;某地環保局大樓因裝有空氣品質自動檢測設備而被霧炮車噴成“冰雕”;中部某省分管環保的副省長視察一個縣的污水處理廠,發現數據竟然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走近一看,原來是污水廠拿塑膠袋裝滿自來水,直接套在了監測探頭上,“當時我氣得差點從污水池邊掉下去,怎麼能這樣欺騙國家呢!”

  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可信,不僅是對環保戰略全局的負責,更是對地方百姓生命健康的負責。矯飾的環保監測數據,或許能騙得一時看上去漂亮的政績單,害的卻是千秋萬代子子孫孫。此次,山西相關數據造假人員被問責入刑,對各地環保部門來説,無異于鏗鏘而鳴的警鐘。想要守護一方綠水青山,環境監測造假是頭痛醫腳,不對症更不對藥。

  污染治理工作真的做到位了,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民眾獲得感真的增強了,這些現實的“療效”遠比監測數據的“漂亮”來得可貴。(本報評論員 劉晶瑤)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金色葵海染河套
金色葵海染河套
新疆:家鄉味道
新疆:家鄉味道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324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