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城市治水當在水患之前
2018-08-09 08:53:59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多雨之夏,全國“看海”新聞又輪番上演。

  要想不看海,海綿城市是目前看來有一定效果的解決方案。據媒體報道,今年受颱風“安比”影響,天津大部分區域出現局部大暴雨,由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內,各雨水泵站排水順暢,路網通行順暢,路面未出現大范圍積水。從提出至今,全國已有65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啟動,目前看局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專家認為,由于城市硬化面積太大、海綿城市建設不夠充分,我們的城市依然面臨著比自然狀態下更大內澇和洪水風險,因此還須不斷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

  社會治理,既要治也要理。城市治水問題,是近些年的常見病,但許多城市往往是水來治水,過後不理;或者是發水的城市治,沒發水但同樣有隱患的城市理也不理。這樣不理的結果,就是今年治這兒,明年治那兒,年年治,沒完沒了地治。説到底,還是發展的概念沒有到位,發展的觀念沒有樹立。

  我們常説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社會治理實際上是協調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在發展經濟學中,增長有別于發展。增長只是體量的數字顯現,而發展則意味著量與質的同步推進。以此看,許多人眼中的發展,不過是單純的量的增長而已。這就提醒我們,必須正視那些新出現的問題,不能路越修越寬卻越來越堵,城市表面越來越漂亮,隱性工程卻總是滯後發展。

  今天,仍有一些人一提經濟增長就來了勁頭,今天搞貸款投資這兒,明天拉資金投資那兒,但樓起之後,鋼筋混凝土成型之日,項目竣工之時,就是這些人心滿意足撂下挑子的時候。豈不知,此時社會治理這個龐大工程才剛剛開始。一個城市也好,一個地區也罷,三分靠建設,七分靠治理,治理的重擔責無旁貸在政府官員身上。以城市擁堵問題為例,光用行政手段增加投入大搞道路建設只能治標,唯有整體規劃城市交通戰略布局、改變中心城區土地集中開發的狀況,輔以公交係統建設、高效率配置道路資源才能整體解決這一嚴重磨損社會運作效率的“城市病”。

  在發展問題上,實際存在著一種角色錯位。許多官員忙于應該由市場來管的增長問題,卻忽視、無視甚至放任不管發展問題,以為增長就是發展,以增長覆蓋發展,把增長的成績當作發展的業績,由此造成重增長輕發展,説起增長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説起真正的發展來雲裏霧裏不明就裏,一遇到類似水漫金山、城市規劃貪大求全、盲目開工建設項目等城市發展病,就語焉不詳顧左右而言他。要改變這樣的角色錯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既治又理當是值得思索的問題。(作者:張焱)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遠方的路
新疆:遠方的路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主跨首節鋼梁架設成功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主跨首節鋼梁架設成功
穿行峽谷間 漂流健身樂
穿行峽谷間 漂流健身樂
暑期公益課堂 感受科技魅力
暑期公益課堂 感受科技魅力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24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