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莫讓“博物院套餐”試題加重教育焦慮
2018-07-06 08:45:27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鄭州市“小升初”試題公布後,引發社會熱議,原因是語文、英語試題涉及大量博物館知識。不少家長紛紛表示“懵圈”,更有家長表示“我跟娃連博物院大門都沒進過”。但也有家長和專業人士認為,“博物院套餐”試題有利于推廣傳統文化。

  “小升初”試題取材于有關河南博物院的知識,以專題形式呈現,確實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在人們常見的考試中,試題內容通常是分散和獨立的,並無明確統一的主題。“博物院套餐”試題能夠幫助考生集中注意力答題,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為考試而考試”,使考生在答題中獲得文博知識的熏陶。

  一些家長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對河南博物院了解較多的考生,在答題中自然得心應手;而一次都沒有進過博物院大門的考生,就會處于劣勢。家庭文化偏好不同、學校是否集體組織參觀,都對這場考試的成敗構成一定影響。不管怎樣,對學生文博知識積累的考查,都突破了傳統學校教育的范疇。

  話説回來,從網上公布的試題看,就算考生從來都沒進過河南博物院,如果掌握相關知識和答題技巧,倒也不影響正常答題。就好比高考語文閱讀、英語托福考試中也牽涉許多專業性知識,但並不要求考生此前掌握這些知識。因此,一些家長也無需過度擔憂。

  其實,社會爭議所較少涉及的關鍵問題在于,語文、英語兩科考試涵蓋如此多的有關河南博物院的內容,能否體現命題者考查學生人文素養的初衷。

  人文素養的內涵是多方面的,歷史文博知識僅僅是人文素養的一個面向。看過鄭州的“小升初”試題,給成年人的第一印象恐怕是:現在小學生考試居然那麼難了!就算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恐怕也要仔細想一想才能下筆作答。但是,看完整套試題給人留下的感覺則是:深度有余,廣度不足,考試對考生素質的考察缺乏係統性。

  在我國以考試為升學選拔主要依據的教育評價體係中,考試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指揮棒”作用。今年鄭州市區民辦初中入學考試覆蓋如此高密度的文博知識,無疑會對未來的考生起到強烈的引導效果。為了應試,家長帶孩子頻繁前往博物館,突擊背誦文博知識,很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然而,博物館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去博物館“惡補”,很難説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文素養。除了文博知識之外,科學精神、藝術素養、公共意識、法律知識等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領域。片面強調某個領域的重要性,就會以偏概全,難以選拔綜合發展、素質全面的考生。

  各個層次的考試都存在押題的問題,一場考試體現過多相同領域的材料,也有可能助長押題之風。就拿鄭州這次“小升初”考試來説,帶孩子去過博物館的家長自然沾沾自喜,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帶孩子前往參觀的家長可能悔不當初。考試題材以偏概全,可能增加家長的教育焦慮,不利于減輕孩子的負擔。

  命題者努力在考試形式上有所突破,自然是好事。同時,任何考試的改革與發展都應當是循序漸進的,激進式的考試改革已經留下了很多深刻教訓。一套試卷滿眼皆是“博物院”,這一步邁得恐怕過大了。命題者可以通過專題組合的形式,從而既在命題中體現人文教育的引導,又能夠涵蓋不同領域的知識,在分散和集中之間達成平衡。

  推廣傳統文化,並非只有考試一條路。對于升學考試,既要遵循教學規律,更要避免顧此失彼。對于小學生而言,汲取人文素養的途徑除了博物館,還有科技館、圖書館等諸多公共設施。只有全面發展的教育,才能培養成熟的人才。(王鐘的)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畫裏有話】博物館的這些新創意,你體驗過嗎?
    面對面與文物接觸、與歷史相遇、與知識碰撞……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正在一步一步實現。通過這些新奇的方式,人們不但能夠看到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還能看到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讓博物館真正成為公眾的精神棲息地。
    2018-05-18 10:28:56
  • 博物館IP開發仍有待深耕
    “酒香也怕巷子深”,景區文創産品也需要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加大宣傳行銷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
    2018-01-31 08:22:3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印尼阿貢火山持續噴發
印尼阿貢火山持續噴發
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在上海揭幕 “中國出品”成亮點
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在上海揭幕 “中國出品”成亮點
武夷山迎來暑期旅遊熱
暑期學習新技能
暑期學習新技能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08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