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十年限塑,更需要反思消費行為
2018-05-29 08:57:42 來源: 錢江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5月28日《人民日報》報道,從2008年6月1日實施“限塑令”以來,大型商超的使用量明顯下降,替代品增加,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塑膠餐盒、塑膠包裝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限塑令”推行已十年了,其效果看看各地的垃圾掩埋場就可知道。有時想,我們侵佔污染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時的那種自私冷酷,一如那個説出“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

  在民間,對可迴圈可降解的塑膠替代品的呼聲一波高過一波,人們期待著科學家能夠找出完全替代塑膠包裝的東西。事實上,這也是近十幾年來各方努力的方向。比如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回收快件包裝材料。發改委方面也表示,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係列不可降解塑膠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但這十年來的努力應當説非常不盡如人意,因為科學畢竟不是萬能的,至少在短時間內是如此的。

  以當下比較推崇的環保塑膠袋為例,其環保效果其實與一開始的預期相比是大打折扣的。因為“環保塑膠袋需要嚴格的條件才能降解,比如溫度、含水率、特定反應器等,在自然環境下很難降解。”致力于這方面研究的環保專家注意到,這些“環保塑膠袋”的去向,依舊是和各類垃圾混雜在一起,最終送進填埋場或是焚燒場,依舊沒法降解達到環保的目的。和普通塑膠袋唯一的區別,只在于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環保需求,多花了一些錢而已”。

  還有一些人提出,環保塑膠袋不行,能不能用帆布袋、紙袋來替代?但無論是帆布袋、紙袋所要消耗的資源帶來的污染同樣不會少。有關專家説,如果做紙袋,需要經歷種樹、砍樹、做成紙漿、造紙的過程,而帆布購物袋所涉及的棉花種植更是耗水耗能的産業,不僅要考慮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還要考慮土地資源的佔用、運輸、印染、流通、廢棄後填埋焚燒的成本。如果我們要以之替代,即便是十分之一的使用量,對環境的壓力同樣是很大的,甚至不會遜于非環保的塑膠袋。

  從消費立場出發發明的一次性塑膠制品體現出的便利性至今無可超越。消費者可以用極低廉的代價,隨心所欲地購買然後隨手丟棄。但是,這種便利是以另一種不便利為基礎的——那就是犧牲環境。當白色塑膠焚燒或掩埋後污染我們的水源,污染我們的空氣,甚至我們食用的海魚體內都含有塑膠微粒時,我們會明白,我們收獲的不便是遠遠大于使用一次性塑膠産品的便利的。我比較認同一位環保專家的看法: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不是去尋找一個塑膠袋的替代品,真正要做的是審視我們的消費行為。我們為什麼就一刻都不能離開這些一次性産品:塑膠袋、塑膠吸管、塑膠瓶、塑膠飯盒?即便塑膠袋因其體積相對較小給人便利甚大而令人須臾不可離身,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舍棄那些相對體積較大、或使用快感並不那麼顯著的一次性打包盒、塑膠吸管等等?當我們購買外賣時,為什麼就不能將食物倒入我們自己的器皿之中?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國外的一些做法。五月中旬,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投票通過“2040年零廢品計劃”,明年6月1日起禁止市內商家向顧客發放一次性塑膠吸管、泡沫塑膠杯和打包餐盒。而在今年2月,英國女王向塑膠正式宣戰,女王要在自己所有皇室的地盤上,全面禁止使用塑膠吸管和塑膠瓶!宮中的廚師只能使用陶瓷盤子、玻璃杯,以及可回收的紙杯。聞此,我們當捫心自問:“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項向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是時候升級“限塑令”了
    “限塑令”實施第10個年頭,效果如何?媒體調查顯示,實施初期,在限制塑膠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到2015年為止,超市、商場的塑膠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
    2018-05-24 09:13:18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馬鞭草,那一片紫色的花海
杭州:馬鞭草,那一片紫色的花海
四川首次發現細角疣犀金龜
四川首次發現細角疣犀金龜
蝸牛“蔓”步
蝸牛“蔓”步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增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增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90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