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莫讓微信群裏的工作成為“痕跡主義”
2018-05-16 08:40:05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桌上五六部手機一字排開,你可能以為他是修手機的,仔細一打聽竟是位基層幹部。”近日,一則基層公務員的自我調侃引發輿論關注。原來,這些手機是各個上級部門配的專用機,每天都要按時去預裝的一個個政務APP上“打卡”。此外,他還有十多個微信工作群要每日簽到,挨個傳報各種材料……對此,很多人都表示心有戚戚焉,感慨自己一天到晚被微信群、手機APP呼來喚去,完全淪為了“手機奴仆”“微信工作群奴”。

  文件填不完、材料報不停,基層幹部苦不堪言,而這樣的情況我們並不陌生。前有幹部吐槽,精準扶貧變成了精準填表;近有幹部慨嘆,考核只看痕跡,工作做得實不實沒所謂,材料詳實就好。透過這位基層幹部的吐槽不難發現,這種“痕跡主義”現在更有“升級換代”的意味:不光看筆跡,也要看足跡。怎麼看呢?口説無憑,上傳工作現場照片,發送實時定位。就拿扶貧幹部來説,一大早起來,先要處理微信群裏的各種“加急件”,被@的,全得@回去;邊回復,邊進了村,説是走訪,卻不聊家常、先拍照,不問困難、先找手機信號。挨家挨戶拍完,挨個群報完,抬頭一看,差不多日落西山了。看似忙忙碌碌,卻沒有多少時間花在幹實事上。如此一來,基層少了幹事泥腿子,卻多了鄉村攝影師、採風者,好不尷尬。

  本該“一身土、兩腳泥”的基層幹部,為何被手機縛住了手腳?説到底還是一些地方考核務虛不務實。有的上級單位把微信群、政務APP當成了開展工作的捷徑,需要什麼素材,就讓基層幹部一股腦兒報上來;進行相關考核,扶貧日志、打卡記錄統統翻出來……這些所謂的“痕跡”,往往圖文並茂、一應俱全,哪還用去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了解情況。一些部門用“工作留痕”代替監督,當起了“甩手掌櫃”,可“千條線”壓到基層,本就繁忙的基層幹部,更會“壓力山大”,蜻蜓點水、敷衍了事在所難免。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以“形式主義留痕”應付“形式主義考核”的壞風氣。

  微信群只是工作手段,不是工作本身,更不應成為工作的負累。拉個龐大的工作群,並不等于完成了工作;群裏一天到晚熱鬧非凡,也不代表工作已做到位。對基層幹部來説,一些現代化辦公方式,也能減輕抄抄寫寫的負擔,免去一些“紙樣文章”。可凡事過猶不及,過去是滿天飛的表格,現在是滿屏的群,花樣翻新的技術不過是裝“舊酒”的“新瓶”。技術更新,應當是化繁為簡,提升工作效率。可如今看來,“一窩蜂開工”現象突出,反而讓工具成了目的,搞得心為物役了。這也提醒相關單位和部門,不要盲目追求新技術,丟了真功夫,“鋤頭再多再好,不耕種也沒有豐收”。

  “少點套路,多點接地氣的東西”,這些來自基層的呼聲足當引起重視。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一個縣一個月所接公事有五百余件,使得下面窮于應付”的窘境,黨中央下發通知“關于上面文件,凡與本身工作無關的一律不要轉發下去”。這是一則與形式主義作鬥爭的生動案例,值得好好借鑒。此前,某市統一印制《工作手冊》,開始精簡各種筆電。各種工作群、政務APP也應如此,當減則減,還基層幹部更多幹實事的時間。(晁星)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用手機折騰基層幹部,是新的文山會海
    一個部門也許只是自己的一兩個,可基層幹部不同,一個人一個部門可能要面對數個部門,那怎麼應付得過來?
    2018-05-15 08:50:43
  • 為基層幹部“減負”刻不容緩
    時間都去哪了?開大大小小的會議、填五花八門的表格、報各種各樣的材料。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日前走訪調研發現,基層“文山會海”現象有回潮之勢,許多基層幹部感嘆主要精力都浪費在無窮無盡的文和會上。
    2018-04-18 08:51:55
  • 讓基層幹部回歸基層
    讓基層幹部回到服務民生的工作本源,要做好一“減”一“加”:“減”,是要松綁減負;“加”,是要加強管理
    2018-04-11 09:57:4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青海玉樹稱多縣發現大批岩畫
青海玉樹稱多縣發現大批岩畫
河北石家莊:傳統文化 共頌家風
河北石家莊:傳統文化 共頌家風
河南南樂:生物科技引領綠色發展
河南南樂:生物科技引領綠色發展
海南萬寧:咖啡産業助推經濟發展
海南萬寧:咖啡産業助推經濟發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83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