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7 08:32:15
來源:安徽日報

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的“合肥實踐”

字體:

    1月26日,合肥公布2020年全市經濟運作情況。2020年該市生産總值10045.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0個和0.4個百分點。站上新起點,創新發展引擎全開的合肥奮力開始新的起跳。前不久召開的合肥兩會擘畫未來發展:2025年力爭全市GDP達1.6萬億元,確立2035年遠景目標,奮力邁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集“策”開“源”

    ——推動科技創新策源“風景獨好”

    被稱為“量子大道”的合肥雲飛路,聚集了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孕育了我國首家量子上市企業,正在啟動的“量子鑄盾行動”,將為100個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組網方案。這裏,堪稱“量子策源地”。

    “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要把準‘策’與‘源’的關係。”安徽時代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必定説,做好“策”的資源配置,實現創新之“源”的涌現。

    給政策、給“銀子”、給土地……近年來,合肥始終堅持集“策”開“源”,在依法依規中,傾其所有,優化創新生態,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在中科大東區理化大樓,潘建偉團隊成員埋頭于一臺臺實驗裝備中。“合肥果斷拿出3000萬元立項。”苑震聲教授説,為搶佔制高點,合肥市幾年前支援團隊攀登量子通訊科研“高地”。

    集“策”開“源”,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城市。“合肥市財政一次性替學校化解債務3億多元!”合肥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劉樟樹説,近5年來,合肥市已為學校發展投入超10億元。

    走進合肥科學島,引人注目的穩態強磁場裝置,猶如一座“大鍋爐”。“這裏開放的科研平臺吸引了我。”從美國哈佛大學歸來的王俊峰説。

    為讓這方“水土”更養人,去年9月,合肥再次出臺新政,通過提供人才免費租房、補貼購房及發放崗位補貼、柔性引才獎補等措施,細化政策,優待人才。

    目前,合肥市有高等院校60所、各類研發機構超過1500家、博士後工作站148家,集聚各類人才190多萬人、“兩院”院士135人。中科院、中科大、清華、北大、北航、合工大、安大等在肥的新型研發機構、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燃起的“策源”之火,滿城閃亮。

    人才聚集效應,促進集“策”開“源”。

    開“源”則“流”出。過去5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墨子傳信、悟空探秘、熱核聚變、鐵基超導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合肥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猶如八百裏巢湖,碧波蕩漾,激情涌動。

    以“鏈”接“鏈”

    ——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聯姻

    走進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一塊超大顯示屏懸挂正前方。在這裏,公共安全科技創新“鏈”,與公共安全産業“鏈”實現了“聯姻”。

    “這是合肥在全國率先建成的城市安全監測係統。”關勁夫博士介紹,研究院在應急管理、城市安全等領域研發體係化科技成果,實現規模化應用。目前,“一雲一中心”計劃將在全國2000多個城市落地。

    “創新鏈與産業鏈的對接,既是創新主體與生産主體的對接,也是創新過程與産業化的對接。”合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吳椒軍院長用筆在紙上畫了一張導圖介紹,對接有利于解決創新與産業“兩張皮”問題。

    早在2012年,合肥便推進企業股權與分紅激勵試點工作,引導高校院所通過成果作價入股等形式轉化科研成果。10家研究院最先嘗到股權與分紅激勵政策的“甜頭”。

    2020年6月,合肥市創新實施“鏈長制”。對應創新鏈供給“出口”,梳理出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網絡與信息安全、人工智慧、量子産業等12條重點産業鏈,由市級領導擔任“鏈長”,促進鏈鏈對接。

    “‘鏈長制’不僅延伸了新興産業在合肥的聚集度,也拓展了新興産業在全省乃至長三角的‘半徑’。”合肥市發改委主任朱勝利説,“鏈長制”既可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又能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創造“獨門絕技”。

    在創新鏈與産業鏈的“聯姻”中,2020年,聯寶科技成為合肥誕生的首家“千億企業”。目前,在聯寶科技“築起”的4小時供應圈版圖中,安徽全省有70家零部件供應商,其中半數在合肥以外。

    隨著鏈鏈“相融”,量子通信、長鑫存儲、京東方、維信諾、晶合、聯寶、華米等一批躋身世界前沿的創新科技,正陸續蝶變成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産業項目。

    以“鏈”接“鏈”的魅力,引來合肥市場主體、産業投資的猛增。

    去年即使經歷新冠疫情,合肥全市新增市場主體仍超20萬戶,較上年增長22%;簽署了91個總部類項目,總投資近800億元,為上一年同期2倍;新簽約重點項目1055個,協議總投資3940億,引資總量增長9%;戰略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5.6%,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51%。

    如今,在創新鏈與産業鏈的合力助推下,合肥繼續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聚“沙”成“塔”

    ——引領合肥向全球科創新樞紐進發

    在京東方合肥全球首條10.5代線工廠,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顯示屏驚艷問世。不過,你很難想像這位“巨人”是由一粒粒沙子鑄成的。“一堆普通的沙子,在高溫高壓下就會被燒制成玻璃,成為各種顯示屏的基本材料。”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合肥區域總經理張羽説。

    通過創新聚“沙”成“塔”,合肥新型顯示産業全産業鏈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20個,完成投資超1550億元,面板産線規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一粒沙”蝶變出中國平板産業顯示基地,成為合肥向全球科創新樞紐進發的一支“先遣隊”,引領世界平板顯示創新與産業化。

    “一粒沙”的傳奇在合肥持續上演。從合肥發出的“一個聲音”,再一次讓世界感受中國魅力。

    走進“中國聲谷”展廳,一件件人工智慧黑科技産品讓人著迷。作為首家定位于語音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産業基地,“中國聲谷”已實現入駐企業超千家、營業收入超千億的“雙千”目標,培育和引進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國盾量子、科大國創、中科寒武紀等“明星”,成為引領全球智能語音産業的“樞紐”和風向標。

    去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新起點上的合肥,思路更加清晰:加快讓更多科創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發展做大科技大市場,推動合肥建設全球科創新樞紐。

    走進巢湖北岸的安徽創新館,“一粒沙子”“一個聲音”“一塊晶片”見證合肥加速抒寫聚“沙”成“塔”的傳奇。目前,合肥積體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入列首批國家戰新産業集群,“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産業地標強勢呈現。主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前十,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

    “合肥邁上萬億臺階,是數字,更是標誌;是裏程碑,更是新起點,迫切需要我們展現更大作為。”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勉勵幹部要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永遠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交上“大考答卷”的合肥,站上了新起點,這裏還在加速創新發展,春潮涌動,波瀾壯闊。(記者 許根宏)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07112702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