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清明又訪杏花村
2019-04-10 15:36:1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清明前夕,我再次來到池州的杏花村。天公作美,飄起綿綿的細雨,雨中的杏花村顯得更加幽靜。這雨,勾勒出了唐代大詩人杜牧《清明》詩中的意境,也把我的思緒帶進了一千年多前的時光。

    我倣佛看到,杜牧先生冒著陰冷的細雨,沿著蜿蜒幽深的古道,循著牧童的短笛,孤獨地行走著。他早已聽説這一帶的美酒醇香馥鬱,見一個頭戴鬥笠、橫坐在牛背上的牧童,便問“何處有酒家?”牧童放下短笛,回身指向杏花爛漫處。杜牧片刻凝視,催生了一首不朽詩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新華社記者張端 攝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貴池區西,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後因杜牧的名詩而名揚天下。

    步入村內,眼前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公園,有紅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粉紅的櫻花、金黃色的油菜花,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木;浮橋、大堤、長橋、垂柳、蘆葦、茅草屋、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雕像,遠處還有多幢徽派古典建築。導遊告訴我,近幾年,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杏花村的旅遊開發,按照《杏花村志》中的記載,規劃了35平方公里,投資10個億元打造12個風景區,努力呈現“十裏煙村一色紅,村花村酒兩共幽”的田園勝境。

    此時此景,我不由地想起以前來池州兩次採訪杏花村的情景。32年前的1987年4月,我第一次來到位于城外的杏花村,興奮地採訪了一篇《清明漫遊杏花》的稿件。稿件寫道:

    漫步于馬路、山坡和農家院外,只見處處是飛綠流紅的杏樹,一朵朵含苞或盛開的杏花,在春風中笑迎賓客。村頭,趕著下田的農民,肩扛鋤頭,穿行于杏林之中。置身其間,始覺古人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之奇妙傳神。

    每逢春暖花開季節,村裏野外、房前屋後,杏花怒放,國內外遊客雲集而至,信步杏林中,陶醉杏花間。縣政府已著手恢復十裏杏花村,今後還將把池州城變為杏花城。

    11年後的1998年4月,我再次來到杏花村,攔下一輛“面的”,要去杏花村踏青。司機顯得有些為難,他只知道杏花村的大致方向,説不準具體地點。車至城郊結合部,司機告訴我,這裏大概就是前人所説的杏花村。眼前的杏花村已與我心中的杏花村大相徑庭,于是我採寫了一篇《貴池難尋杏花》。稿件寫到:

    從車窗望去,眼前已是樓房成片,店鋪林立,杜牧《清明》中的美好鄉村意境已以蕩然無存。司機看記者有些失望,連忙相告,城裏已建有杏花村賓館、杏花村商業街和杏花村公園等,特別是離“杏花村”不遠的酒廠,如今開發了不少以“杏花村”命名的係列名酒,效益還不錯。

    在返回的路上,記者心裏頗不是滋味。10多年前來這裏採訪時,當時市裏就説政府已以規劃,在“杏花村”一帶種植杏樹,準備幾年以後形成一定的規模,以營造當年“杏花村”的氛圍。然而,10年過去了,“杏花村”不但沒有形成古色古香的名勝旅遊區,連原有的風貌也難以尋覓。

    《安徽日報》在採用此稿時,加了《要珍惜旅遊資源》的短評:

    在“人造”景點、假景點日益增多的今天,真景點不用,真可惜!看來“杏花村”所在地的政府沒有抓住全省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的機遇,也許是抓了,但沒抓好。我們希望當地將這種“遺憾”變為“動力”,經過上下各方的努力,將“杏花村”開發好、利用好,使其真正成為安徽的一個新的景點,並讓它發出光彩。

    此後,我一直向往之,但又不敢輕易來,擔心再次玷污杏花村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前幾年,池州市的朋友告訴我,如今的杏花村已今非昔比,希望我去看看。

    眼下,春雨霏霏,柳枝吐綠,遊客寥寥無幾,幾個美女撐著花花綠綠的靚傘,自由自在地閒逛著。我們行走在清幽潔凈的路道上,一步一景,處處流露出詩的意境。如今的杏花村已再現“一河秋浦水,十裏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載詩人地”的田園佳境。

    杏花河畔,滄桑舊築。我們來到湖邊的一棟古樸而典雅的徽派建築,抬頭一看,匾額上寫著“牧之樓”三個大字。顧名思義,“牧之樓”即為紀念晚唐著名詩人、曾任池州刺史的杜牧而設的專館。

    新華社記者張端 攝

    杜牧字牧之,今陜西長安縣人。他在任池州刺史的兩年時間裏,做出了許多德政善績,也為池州留下了幾十篇珍貴的詩文和許多動人的傳説。

    “牧之樓”樓正面鮮花如海,樓後河水澄碧。素樸優雅樓裏,陳列著與杏花村有關的史料和杜牧的家譜,以及《杏花村志》《池州府志》《貴池縣志》等,還有不少全國多家媒體證實“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報刊,這讓我們可以追溯杜牧顯赫的家史,領略其詩壇領袖的風採,也可管窺其風流倜儻的世俗生活軌跡。

    線上裝本《杏花村志》展示櫃前,我們了解到,自杜牧留下那首千古絕唱的《清明》詩後,杏花村名氣大振,飲譽天下,文人墨客尋蹤而至,吟詩作賦,賞花飲酒。據有關史料記載,共有300多位詩人在此留下1000多首詩詞,真是“半畝山林半畝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因而杏花村被稱為“天下第一詩村”。後又因清代文學家、杏花村人郎遂歷經十一年艱辛編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詳細記錄了杏花村的歷史、名勝、建築、古跡、人物、詩文等,並描述了杏花村十二景,這是唯一入選我國古代最大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的村志,因而使杏花村名垂青史,被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文化名村”。

    在展廳存放著一個木箱,這是2016年池州市茅坦杜氏六修宗譜委員會向杏花村文化旅遊區捐贈的一套《茅坦杜氏宗譜》,《宗譜》記錄了杜氏家族發展歷史和祖先的源流等。導遊介紹,《宗譜》裏記錄了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是杜牧的遺腹子的説法。池州的茅坦鎮至今還保存較為完好的“杜氏宗祠”,這裏居住的杜氏奉杜牧為始祖,每年都舉行祭祀大典。最早認為杜荀鶴是杜牧遺腹子的,是南宋學者計有功編集的《唐詩紀事》:“荀鶴,牧之微子也。牧之會昌末自齊安移守秋浦,時年四十四。時妾有妊,出嫁長林鄉正杜筠,而生荀鶴。”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清人郎遂在《杏花村志》以及清池州知府李暲在《建杜公祠記》裏都有類似記載。關于杜荀鶴的身世,後來史家學者一直爭論不休,我們不必較真。不過我夫人祖籍是茅坦杜氏,也許是基因的原因,我岳父60歲退休後開始寫古詩詞,“陶冶情操度晚年”。專家評論他“詩情豐富,隨感而發,甚至一草一木,一石一鳥,都是他寫詩的對象”;他的詩很有韻味,“平仄聲和詞牌要求非常高”。80歲時,岳父出了一本詩集《居閒吟草》。90歲時喜聞《茅坦杜氏宗譜》修成,激動萬分,欣然吟詩一首:“六修家譜已圓功,請柬飛來去認宗。三載耕耘成碩果,清明祭祖一堂中。”前幾年,岳父又出了一本詩集《居閒吟草》(續一)。我們鼓勵他,到100歲時再出一本詩集。老人家現在仍不輟筆,目明神清,堅持創作。

    “杏花村”,全國各地有多個,其中山西汾陽説和安徽池州説較為知名。我知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兩個地方為“杏花村”的商標暗戰了近十年,最終經國家工商總局裁定,將商標一分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導遊指著展櫃裏的《杏花村志》影印本,念到:“按杜牧之為池陽守,清明日出遊,詩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從言風景之詞,猶如楊柳蘆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實之,則活句反為滯相矣。”這為杏花村的出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清代名士曹文慧為郎遂《杏花村志》賦詩曰:“著出名書村愈名,依稀小杜是前生。斯人寧止一丘壑,還倩如椽紀太平。”可見這部村志對杏花村的貢獻至關重要。裁定下達後,池州有關部門便抓住契機,也就是在我採寫的第二篇稿件刊發後的1999年,開始復建了體現皖南民居和晚唐風格的杏花村牌坊、杏花村古井遺址和臨街倣古建築、黃公酒壚等設施。

    新華社記者張端 攝

    我們轉入曲折的小徑,花瓣在陣陣細雨中輕輕地飄落,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灑滿一地,正是應了龔自珍的《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我們來到復建的窺園,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築。據《杏花村志》記載,明代萬歷年間,歙州文人董模先生(字子修)為紀念祖上漢代大儒董仲舒,在杏花村所建的一處園子。《漢書·董仲舒》記載,董仲舒因為專心讀書,三年裏連偷看一眼窗外園子的時間都沒有,並且每餐飯後,都要自問一遍:我今天窺園了嗎?這便是成語“目不窺園”的由來。董模卻説:我祖上以不窺園而著稱,我恰恰相反,喜歡每天窺視園外秀麗的景色,坐享這些賞心樂事,所以我將園子命名為窺園。

    從這個園子向外看,景色宜人,門正面是一汪湖水,湖邊婀娜多姿的柳枝在雨中輕舞,吐滿新芽的長長柳枝垂拂水面,真是“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董仲舒的不窺園是專心致志的苦學,而董模的窺園則是觀察思考的活學。閉門學習固然重要,但融于自然更能陶冶情操,愉悅精神,所以窺園成為杏花村裏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

    雨,仍在密密匝匝、不緊不慢地在空中飄灑著,湖面被煙雨籠罩。我們沿著花草樹木交錯相映的曲徑,來到了憩園。《杏花村志》記載,這是鄉人的一個讀書處,現在已為遊人休息、飲茶、遊玩的場所。

    我們在屋裏坐下,沏上一杯剛上市的綠茶,門外雨水飄灑在杏樹那胭脂般嬌嫩的花瓣上,晶瑩透明,像聚集著許多明亮的珍珠。透過雨簾,遠處的湖面倣佛罩上了一層透明的薄紗,朦朦朧朧,猶如仙境。邊品嘗邊欣賞門前的景色。導遊笑著邀請道,如果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或遇到事物的勞煩,就來杏花村放飛心靈,感受一下“天下第一村”的魅力!

    雨還在下著,像絹絲一樣又輕又細,聽不到淅瀝瀝的響聲。一陣微風吹來,雨水飛落在我的臉上,涼絲絲的,給人以清爽愜意之感。

    這場雨,下出了韻味,下出了詩意!

    杏花村,醉了古人,也醉了今人。(王正忠)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曉君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庫爾勒:梨城四月花正香
新疆庫爾勒:梨城四月花正香
數百只蒼鷺在山西平陸黃河濕地築巢安家
數百只蒼鷺在山西平陸黃河濕地築巢安家
廣西柳州:繁花綠葉春正濃
廣西柳州:繁花綠葉春正濃
長城春雪美如畫
長城春雪美如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04112434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