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向綠而生——一座濱江之城的綠色發展見聞
2020-12-26 08:57:0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合肥12月26日電 題:向綠而生——一座濱江之城的綠色發展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菲

  青山隱隱,水天一色,湖光山色之間,成群的白鶴、天鵝展翅嬉戲……一入冬,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成了候鳥的天堂。優越的生態環境讓這裏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珍稀候鳥越冬地之一,每年有10萬余只鳥兒選擇在此過冬。

  升金湖所在的東至縣位于長江下遊南岸,皖贛兩省交界,是八百裏皖江的起點。

  “這幾年我們先後‘舍棄’了投資額達數十億元的多個項目,就是為了保護一江清水,築牢生態屏障,為子孫後代守住這綠水青山。”東至縣投資促進中心主任余斌深有感觸地説。

  堅決淘汰污染項目和落後産能、嚴禁在長江幹流岸線1公里范圍新增工業項目、漁民棄船上岸“還湖于鶴”……堅持生態優先、向綠而生,這座濱江小城成為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在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上,東至也曾有過“生態賬戶”透支的教訓,那些年候鳥少了,群眾的投訴多了,經濟發展也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經歷過轉型的陣痛,東至更堅定了綠色發展的決心。

  在余斌看來,正是有了這些“斷舍離”,才有了更廣闊的發展新空間。堅持生態優先,並非放棄發展,而是在産業結構布局、招商項目選擇、行業監管上充分考慮環保要求,讓“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

  密布園區的“天眼”實時記錄回傳企業生産和排放情況,監管平臺“中樞”係統實時進行大數據分析比對,發現環保、安全隱患立刻發出紅色預警。在東至經濟開發區的應急指揮平臺,網格化的智慧管理係統24小時線上運轉,為園區的綠色、安全生産保駕護航。

  “提高入園企業的環保門檻,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智慧化提升管理的精細度,大力推進綠色園區建設;另一方面通過‘騰籠換鳥’、兼並重組等方式加快企業朝著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東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都昌聖説。

  生態保護的成功,離不開創新、協調發展帶來的動能轉換。

  與張江開發區藥融園合作打造資源共用平臺、成立尖峰北卡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院、探索與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合作共建産業園……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契機,東至縣創新發展的步伐邁得穩健有力。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動力之源。

  東至縣大力實施企業家培養工程和“優秀企業家回鄉創業”工程,完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優化營商環境。

  安徽東邦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在機器大腦的指令下,一臺臺智能機床正高速運轉,這裏生産出的高精度零部件將漂洋過海銷往日本。

  “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下一步將延伸産業鏈,生産工業自動化裝備,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三年前,安徽東邦智能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賢偉從常州返鄉創業,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公司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陳賢偉説。

  森林覆蓋率達58.3%、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3%,水清岸綠産業優的美麗長江經濟帶新畫卷徐徐展開,成為濱江小城東至的一張新名片。

  “今年接待考察批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長三角地區來訪客商明顯增多。”余斌説。

  來自浙江的安徽新尖峰北卡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江發現,升金湖的候鳥越來越“膽大”,甚至時常會飛進園區駐足。

  “這裏的二期項目投資2.2億元,將與上海的集團公司開展科研協同,打造小分子靶向藥物的科研孵化平臺。”吳江説,公司將持續加大環保投入,融入當地的綠色發展,保護好綠水青山。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載入更多
挂燈籠 迎元旦
挂燈籠 迎元旦
龍頭山雪韻
龍頭山雪韻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690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