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杭州12月16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浙江省余姚市施岙遺址近期發現大規模史前古稻田,起源年代有可能早至距今6000年以上,該發現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據介紹,施岙遺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2020年9月起,在先期勘探基礎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進行了考古發掘。初步鑽探發現,附近古稻田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
此次考古發掘出史前三個時期大面積的規整塊狀稻田。第一期稻田屬于河姆渡文化早期,發現了疑似田埂的凸起。第二期稻田屬于河姆渡文化四期,發現了寬約0.5-1米的人工田埂和自然原生土埂。第三期稻田屬于良渚文化時期,發現了縱橫交錯的凸起田埂組成“井”字形結構,部分稻田由路網(阡陌)和灌溉係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係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古稻田堆積與自然淤積層的間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來發生了多次波動比較大的環境事件,為研究人地關係提供了新材料。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