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傳統手工藝讓農村老物件重新“活”起來
2020-11-24 16:40:4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銀川11月24日電(記者許晉豫)在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城郊,穿過覆蓋著白雪的明長城遺址便來到春雪文化産業園。進入産業園,幾孔新砌的窯洞頗有鄉土氣息,窯洞一側的展廳裏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枕頭、睡墊等。

  枕頭無疑是整個展廳的核心,這些看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枕頭是有若幹個孔的“耳枕”。寧夏鹽池縣春雪文化産業園總經理冒萬學説:“側臥時,耳枕中間的孔可以減輕頭部對耳朵的壓力。在農村,村民用碎布料縫成耳枕,在裏面填充上當地常見的蕎麥殼。15年前我在城裏開家紡店,就開始琢磨怎麼把耳枕做出特色。”

  傳統的耳枕實用卻不美觀,一般只有一個孔。對此,冒萬學和妻子孫建春將耳枕從樣式、孔數等方面進行全面改良。孫建春説,所有的耳枕都是他們自己設計、自己打樣,手工制作,如28孔的耳枕僅拼接布料就需156塊,一塊布料都不能縫錯。“剛開始做多孔耳枕時,返工重做是常事,經常把眼睛累得生疼。”

  經冒萬學夫婦改造後的耳枕,不僅孔數增加、更加美觀,除了傳統的蕎麥殼,枕頭的填充物還增加了中草藥,耳枕的附加值也明顯提高。

  “農村的東西再好,在田間炕頭難以賣上好價錢。我們成立産業園就是為了提升客戶的體驗感,現在,一個普通的蕎麥枕頭能賣到30多元,耳枕最高可以賣到600多元,我們做的耳枕還被很多人視為手工藝品。”冒萬學自豪地説。

  除了耳枕,近兩年,冒萬學和妻子還自學做羊皮畫和草編。在産業園的草編展廳中,草編的簾子、蒲團、草席、簸箕等讓人眼前一亮,這些用芨芨草、玉米皮等做成的各類農村老物件,不僅勾起了人們對農村生活的懷念,也裝飾了現代人的生活。

  如今,寧夏鹽池縣春雪文化産業園擁有兩個國家發明專利和兩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産業園帶動周邊村莊務工40多人,其中10余人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3年,産業園有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留守婦女等3000多人次,300多人熟練掌握手工技能。

  在産業園工作4年的陶翠萍説:“在這裏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強多了。來這裏以前,從沒想到自己能做出這麼好看的枕頭。”

  説到未來,冒萬學有自己的想法,他説:“我們是從農村出來的,了解農村,也對農村有感情,農村的東西並不過時,關鍵在如何利用。我們所做的便是把農村的老物件進行改良、優化,通過産業園把它們推廣出去,讓它們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也借它們展現當代農村的新氣象。”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載入更多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長江我的家
我的長江我的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67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