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創新傳播助力“不可移動”的遺産活起來、傳下去
2020-10-30 15:13:4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創新傳播助力“不可移動”的遺産活起來、傳下去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文化遺産的創造、發展和傳承是一個歷史過程。每一代人都既有分享文化遺産的權利,又有承擔保護文化遺産的責任。”在近日舉行的《萬裏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研討會上,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這樣闡述公眾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

  我國目前已有55項世界遺産,其中文化遺産37項、自然遺産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産4項。

  提到杭州西湖,人們想到的往往是觀光旅遊而非文化遺産;北京中軸線申遺籌備已久,而公眾認知度仍有待提高……“説起文化遺産,往往是行業內轟轟烈烈,而社會公眾知之甚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呂舟指出。

  如何讓這些瑰寶更好地活起來、傳下去?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只有用大眾普遍接受的傳播方式,積極向民眾講述它們的過去、今天和未來,才能帶動更多人關注、參與保護和傳承工作。

  在中國文物學會參與發起的《萬裏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單霽翔將作為“導覽人”,探訪我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遺産地,並與遺産地的保護者、研究者、居住者等相遇、同行,在互動體驗中挖掘和呈現世界遺産的隱秘和偉大。

  近年來,從《國家寶藏》到《如果國寶會説話》,一批電視節目大膽創新,讓觀眾“聽”文物“講故事”,不僅取得口碑與收視“雙豐收”,也為古老的文物吸引了大批年輕的“粉絲”。

  單霽翔希望,通過這樣的傳播形式,讓更多公眾了解文化遺産與今天物質、精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每一處文化遺産的興衰,無不和民眾的利益息息相關,無不牽動著千家萬戶。只有大量當地民眾積極投入到維護當地文化遺産的事業之中去,文化遺産保護事業才能大為改觀。”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67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