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半月談丨高原城市“看海”新衝擊
2020-10-09 10:41:31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高原城市“看海”新衝擊

  學過中國地理的人,大體都知道,青藏高原雖則稱為“雪域高原”,實際上降水很少。不過,近年來,隨著暖濕化成為世界屋脊氣候變化的新趨勢,高原上的人們發現,一年裏濕漉漉的日子越來越多了。今年8月,一場瓢潑大雨降臨高原上的西寧城,更讓市民體會到“看海”的尷尬與無奈……

  高原城市,究竟應該如何學會與日漸殷勤的雨水和諧共處?

  1

  暖濕化加劇,高原雨來急

  很多青海人明顯感覺到,近兩年雨水比往年多。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高順年介紹,根據氣象部門保存的近50年至70年氣象資料研判分析,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趨向明顯,青海省降雨逐年增多。

  以西寧市為例,過去多年平均降水量約365毫米,平均“一天一毫米”。但近幾年降雨顯著增加,基本上每年降水量都超過450毫米,2019年超過500毫米。今年8月28日至29日一場大到暴雨的洗禮,更是許多西寧人記憶中不曾有的事。

  8月29日,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隊員在查看西寧市積水情況 張龍 攝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戴升説,對青海而言,短期內局地強降水多,降水強度大,極易造成暴雨、山體滑坡等災害。今年汛期,青海省降水尤為集中,帶來的暴雨洪澇及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發生次數為近5年同期最多。

  高原暖濕化趨勢難以遏制,汛期氣候形勢更加復雜,面對陰雨連連的夏天,高原上的城市準備好了嗎?

  2

  “家裏能看海,出門要划船”

  城市內澇指的是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導致城市內産生積水災害的現象。8月29日,一場歷史上少見的強降水天氣,導致西寧城區數十處地段出現內澇,多條重要交通道路明顯擁堵。許多市民起床後發現,家門口“看海”已成現實。

  當天上午10時左右,半月談記者在西寧市城東區看到,多條街巷積水沒過腳踝,深處可及膝蓋,污水漫溢于路面,一些群眾只能脫下鞋襪蹚水而過,許多交警開始背行人過馬路。有的貨車司機被困“汪洋”之中,不得不站在車廂上等待救援。

  “以前西寧哪有這麼多雨水哦!這兩年倒是常下大雨,每年都會有那麼一兩次嚴重內澇,出門坐車、步行都特別不方便。”61歲的西寧市民劉玉壽告訴半月談記者,8月29日原本打算去醫院看病的他,打不到計程車,也怕雨天滑倒,不得不更改了就診時間。

  高原城市,到底怎樣迎接驟然而至的天雨大考?

  3

  何以作別“高原海景”?

  氣候變暖,全球同此挑戰。如何直面極端天氣多發的現實,就成為今日城市的一道必答題。化解暴雨內澇,則是這道題目的重要組成。

  給排水高級工程師宋智廣表示,從排澇方面來看,城市發生內澇多源于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舊有的城市排水係統管網設計存在滯後性,多根據當地年降水量和歷史降水量的下限進行設計,對突然增加的降水量預估不足,難以及時處理暴雨造成的城市積水;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設速度過快,小區硬化、道路硬化面積顯著增加,原有的農業用地、城市綠地等具備調節降水、涵養水源功能的土地面積減少,導致城市匯水面積增加,引發城市內澇。

  為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我國的策略是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力爭讓城市內70%降雨就地得到消納和利用。多位專家認為,推廣高品質“海綿城市”建設非一日之功,當前要控制城市暴雨內澇,應當正確認識排水係統在城市整體功能中的重要地位,樹立治理內澇“打持久戰”的思路,逐步完善有預見性的城市雨洪管理體系建設。

  具體到西寧這樣的高原城市,以往相關經驗缺乏,更應從現在起更新雨洪管理思路、升級雨洪管理水準,同步籌劃雨水源頭控制、雨水回收利用和雨水多功能調蓄的綜合性網絡,讓雨水日益頻繁的造訪洗刷出城市的美,而不再蓄積市民的煩。(作者 李佔軼 李寧)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載入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飄香收獲忙
稻田飄香收獲忙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58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