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非遺“觸網”在年輕人中走紅,如何更好融入現代生活?
2020-10-05 08:25:2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進一步活起來、傳承好?在堅守其本的基礎上,與古為新、與時俱進,讓古老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與更多年輕人産生共鳴,無疑是重要路徑。這方面,年輕一代的傳承人肩負重大責任。

  目前來看,正如蘇繡、蜀繡一般,非遺經過新生代傳承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精致的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巧妙相融,煥發出青春活力。有的刺繡、年畫、剪紙結合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制作專題産品、主題文創,展示自然的奧妙、傳統的魅力、民俗的樂趣,又融合當下的生活、時代的風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有的以觀賞性為主的大型瓷器“改頭換面”,制作小型實用性的文化創意産品……這些産品既有非遺本色,又緊隨時代潮流,市場反響很不錯。

  一些年輕人還進行分眾設計,突破非遺項目本身的局限,使其與男女老少的生活産生更密切的聯繫。比如,針對老年人和鐘情老物件的客戶,推出原汁原味的非遺作品;針對青年人,推出耳機、手提包、挂件、玩偶等時尚文創産品;針對小朋友,則開發有趣味的材料包,讓孩子們動手參與、體驗手作的樂趣……配合産品的創新,還在各大商圈和文化場所開展各類非遺體驗活動,讓更多人在參觀、體驗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非遺的了解、認同和喜愛。

  好産品有了,還應有更好的推廣。互聯網時代,非遺可以大膽“觸網”,主動走到更多人身邊,甚至把自己打造成為潮品、網紅。發微博、上微信、開直播,目前已有不少年輕傳承人嘗試將老作坊、老手藝等“搬”上互聯網,讓一招一式、一針一線都近在網友眼前。直播的過程還穿插對非遺知識的普及,也能直接推銷産品。驚喜的是,與網友的實時交流和親密互動,不僅提升了非遺的知曉度,直接拉動了銷售額,也收集了網友提出的一批設計、生産和行銷的點子,為未來的發展拓寬著路徑。連結上網,古老的手工技藝收獲了更多活力、靈感和思路。

  創新內容表達、打通線上線下……這些新潮的探索讓非遺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可能性。但不難發現,在許多非遺項目逐步“潮”起來的同時,仍有許多項目還未能做出突破與創新。原因為何?許多傳承人本領不足,往往只擅長埋頭做事,照樣學樣,缺乏設計開發、市場開拓、品牌運作的意識和能力,制約了其發展。

  傳承人要做出突破並贏得年輕人的喜愛,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迫在眉睫。對此,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從2015年起共同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讓傳承人進高校深造,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也研究當代審美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而找到傳統與現實融合的切入點。目前全國已培訓學員3萬余人,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非遺文創走向市場,在年輕人中刮起了“非遺風”。

  非遺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非遺從業者的認可度、自豪感和榮譽感,吸引著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傳承和弘揚非遺的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傳承人,拓展著越來越廣闊的年輕市場,這無疑是最喜人的局面。(鄭海鷗)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載入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飄香收獲忙
稻田飄香收獲忙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57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