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以“心”換“心”的“最美醫生”——記我國小兒心胸外科奠基人丁文祥
2020-08-19 18:43: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上海8月19日電(記者仇逸 許東遠)“作為醫生,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和患者、和家屬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92歲高齡的丁文祥拿著聽診器,略顯蹣跚地走進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重症監護病房,仔細詢問一個個小患者的情況……

  用一顆真心,去換取無數患兒的心臟健康,這位我國小兒心胸外科的奠基人,成為2020年“最美醫生”。

  “蠻好蠻好。”走出重症監護病房的丁文祥感慨,原來他需要在病床邊一滴滴地看患兒的排尿情況。“現在,先心病孩子可以被照顧得很好。”

  20世紀60年代,丁文祥帶領著一支敢打敢拼的兒科隊伍創建了我國小兒心胸外科,並為之奉獻一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地疫病多發,人民缺醫少藥,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更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當時在醫療健康領域,不僅缺儀器、設備、手術方法,甚至連相關學術雜志、書籍都很難找到。丁文祥記得,當時科室主任買到一本國外出版的小兒外科學專著,每天上下班隨身帶著。

  丁文祥鼓足勇氣問主任借來翻看,“結果我一看恍然大悟,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有心胸、泌尿等方面的病痛。”沒曾想,一本專著,讓丁文祥受到啟發,促成了我國小兒心胸外科的“茁壯成長”。

  此後,丁文祥帶領團隊鉚足了勁,填補了我國小兒心胸外科領域的一個個空白……

  1974年,在上海新華醫院工作的丁文祥組建小兒心胸外科,當時只有6位醫生7張病床,每天僅能做一臺手術。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雖然已經起步,但是設備需求還遠不能滿足要求。他把眼光投向了與新華醫院毗鄰的上海電錶廠,和工廠裏的工程師們一起畫圖紙、建模型、做實驗、測性能……之後,他過上了“醫院工廠兩頭跑”的生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國産小兒人工心肺機誕生,並成功運用、搶救了一名18個月大的先心病患兒。丁文祥設計並監制的多種小兒心臟手術專用器械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我國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提供了基本條件,被稱為“丁氏”器械。

  在小兒人工心肺機等必要設備的輔助下,20世紀70年代中期,丁文祥團隊為一位18個月、體重10千克的幼兒成功施行了深低溫體外迴圈下室間隔缺損直視修補術,開創了國內嬰幼兒深低溫心內直視手術先河。20世紀80年代,經歷整整4年的艱難探索,在丁文祥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國産膜肺終于問世。1985年,首例使用國産膜肺的深低溫停迴圈心臟直視手術成功實施……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推動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於1998年6月1日正式開診。1999年,丁文祥所在的小兒心胸外科從新華醫院搬遷至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在丁文祥和學生、同行們的努力下,我國小兒心胸外科快速發展。2007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建立並啟用心臟中心大樓,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為世界最大的兒科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中心之一。

  “沒有技術攻克技術,沒有設備自己造。”丁文祥弟子、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徐志偉教授説,“丁老師不服輸、不怕難的精神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

  更讓學生們受益終身的,是丁文祥對病人和家屬的愛。“有一次,搶救病人時情況危急,他就自己獻血給患者。”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原院長劉錦紛説。

  如今,每周五的門診診室內,白發蒼蒼的丁文祥還在堅持為患者看診。考慮到外地來滬就診家庭的實際情況,他還經常主動延長工作時間。

  “幫他們當天做完檢查、看完報告,他們就可以省下一天住宿費,早點回家。”丁文祥説。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38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