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跳出深山天地寬——河北易地扶貧搬遷30余萬人一線觀察
2020-08-04 12:02:2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8月4日電 題:跳出深山天地寬——河北易地扶貧搬遷30余萬人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閆起磊

  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跳出深山天地寬,河北省的30.2萬群眾告別故土,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迎來新生活。

  搬出窮窩“拔窮根”

  “從山村搬到縣城,老土房換了新樓房,我們一家3口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在河北省張北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59歲的劉常福坐在自家兩室一廳的新房裏感嘆,“要是不搬出來,現在應該還在窮窩裏打轉轉。”

  劉常福原來住在大河鎮中華村所屬的滿井自然村。那裏交通閉塞,自然條件差,耕種的土地“十年九旱,一年水灌”,加上妻子殘疾,女兒上學,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劉常福一家去年搬進了縣城集中安置區。“進城後,掙錢機會多了,女兒上了大學,老家的承包地也流轉出去,跳出深山天地寬,日子越過越有勁。”劉常福笑著説。

  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説,在脫貧攻堅中,張北縣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解決絕對貧困的有力抓手,按照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搬遷原則,在群眾自願提出搬遷申請的基礎上,共搬遷4204戶9426人,有力促進了全縣脫貧摘帽。

  據河北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趙增寶介紹,“十三五”時期,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總規模為30.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6萬人,同步搬遷人口16.6萬人,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深山區、壩上高寒地區和漳河河道行洪區,涉及35個縣。

  2019年11月,河北省規劃建設的406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項目全部交付使用,30.2萬人全部實現搬遷安置,其中13.6萬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落實後續幫扶舉措,全部實現脫貧。

  後續扶持“換窮業”

  “住的地方離産業園很近,每天騎車10分鐘就能上班。”在承德市豐寧縣“懷豐産業園”工作的王寶東説,2019年,他們一家從距離縣城幾十公里的黃旗鎮哈拉海灣村,搬到了縣城集中安置區。

  “起初有人擔心能不能留下來、穩得住,如今,許多搬遷過來的人和我一樣,在家門口的産業園裏找到了工作。”王寶東説,在社區推薦下,我和妻子都在“懷豐産業園”工作,每月合計能掙6000元左右,孩子也轉到了縣城小學讀書。

  “挪窮窩只是手段,扶開工送一程,做好後續幫扶,激發內生動力,才能真正讓搬遷群眾‘換窮業’。”豐寧縣常務副縣長桑愛民説,豐寧縣對28個安置小區全部配套建設了産業園區,為每個貧困搬遷戶制定扶持計劃,“一戶一策”找準穩定脫貧渠道。

  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以來,河北省大力推進集中安置區與産業園區“兩區同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林業、光伏産業、電商、旅遊業、家庭手工業等扶貧産業。目前,全省配套建設632個扶貧産業園區或項目,113個集中安置點配建光伏發電項目。

  共用資源“能發展”

  位于張家口市康保縣縣城的怡安社區,是河北省目前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建有95棟小高層電梯樓,安置了來自全縣94個村的7161戶20110人。

  怡安社區1公里范圍內有縣醫院、中學和經濟開發區,居民就業、上學、工作十分方便。社區還成立了“小紅帽”“黃馬甲”“白大褂”3支服務隊,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城市新生活。

  康保縣縣長魏紅俠説,全縣共搬遷11766戶29315人,城鎮化集中安置佔比94.2%。安置區實現了集中清潔供暖和垃圾污水集中處理,配套建設了幼兒園、小學、衛生服務中心、互助幸福院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搬遷群眾最大程度共用城市資源。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河北省把科學選址作為重中之重,堅持集中安置為主,一方面靠近旅遊景區、産業園區,促進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和穩定脫貧。另一方面以縣城周邊、中心鎮區為主要安置區,加快城鎮化步伐,保障群眾享受便利服務,推動城鄉布局進一步優化。

  據統計,河北全省有24.8萬搬遷群眾實現集中安置,其中依托鄉鎮和縣城安置佔27%,依托中心村安置佔51%,依托旅遊景區、産業園區安置佔22%。

  新聞連結:

  她們的願望,在這個假期實現——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暑期見聞

  圖書館裏過暑假——貴州冊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裏説安居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323256